中國隊要跟上世界潮流,就必須放棄小快靈,走大快靈。
只不過,1992年這些球員還太年輕,缺少經驗,技術、身體和世界主流差距還比較大。
然而,這屆中國隊有個最大的BUG,就是一個處在巔峰期,並且剛剛實現了自我突破,達到新境界的甘國陽。
薩博尼斯知道,新境界的甘國陽有多厲害,他可以一個人包辦攻防,他是籃球界的馬拉多納,和其他人不在一個次元。
但打平的情況下,甘國陽並沒有站出來接管比賽,而是繼續在三秒區執行自己中鋒的任務。
外線孫鳳武扛住了立陶宛的緊逼防守,傳球給到了張勇軍,甘國陽過來給張勇軍做了掩護。
立陶宛的防守注意力就被甘國陽吸引去了,張勇軍外線強突後急停跳投出手,命中!
中國這批球員,基本功還是非常紮實的,三從一大可能有不科學的地方,可但凡能堅持下來,籃球水平肯定有很大提升。
別的不提,在大運動量、高對抗的情況下,中國這批球員在罰球線上相當穩當,外線大多能達到80%以上的命中率。
像孫軍更是能達到90%的命中率,這不光是天賦問題,更是後天極為刻苦訓練的結果。
可以說,正是1992年的這批基礎紮實的年輕人,為中國未來1015年的籃球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甘國陽從來沒有小看自己的隊友,想著自己大包大攬,帶隊衝關。
一個月的訓練、相處,他了解每個隊友的技術特點,比賽風格,還有性格脾氣。
張勇軍、孫鳳武這兩名後場是隊內的老將,張勇軍綽號“歪把子機槍”,投籃出手時人有點歪,但命中率非常高。
在1986年的世錦賽上,他代表中國隊出戰,命中了35個三分球。
那屆比賽能和張勇軍媲美的,只有兩個球員:一個是韓國隊的許載,另一個就是彼得洛維奇。
張勇軍這樣的射手,和甘國陽打好了配合會非常舒服,能夠有很好的出手空間和機會。
但他也有他的問題,就是身材尺寸一般(1米88),身體偏瘦,防守不行,不符合蔣興權未來建隊思路。
所以,在甘國陽入隊前,蔣興權並不準備重用張勇軍,兩人也有籃球理念上的分歧。
但在訓練、配合後,甘國陽認為張勇軍的風格很適合自己,加上他經驗豐富,就將他提上了首發。
立陶宛這邊,攻防的強度越來越大,不過立陶宛球員很快發現,三秒區是真的不好進。
側翼馬修利奧尼斯接球一步突過了張勇軍,走底線衝籃下。
這球甘國陽如果過來補,他就傳給切籃下是薩博尼斯。
補過來補,自然是直接攻擊籃筐,幾乎勢在必得。
然而甘國陽補防速度極快,並且完全罩住了馬修利奧尼斯。
馬修利奧尼斯跳起要把球傳給內線的薩博尼斯,結果被甘國陽空中攔截。
甘國陽繼續將球給到孫鳳武組織。
孫鳳武和張勇軍不同,他的優點就是身材壯碩,對抗能力強。
控衛位置上能比孫鳳武噸位還要高的,只有吳胖子吳慶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