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興漢圖秦腔安萬全本> 第262章 落鳳坡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2章 落鳳坡前 (1 / 2)

“於將軍,現在雒城方面情況如何?”安撫住了劉琮,龐統轉而向于禁問道。

“禁遠處觀之,伏擊部隊訓練有素,這張任想必不是善茬。”于禁為接應魏延而去,結果落了空,並不能接近雒城,龐統問起,他也只能把自己想到的說一說。

“主公,於將軍,雒城現有四萬兵馬,據子喬說,城中戒備森嚴。加之我軍新敗,毫無可趁之機。看來張任此人不可小視。我等當小心而行,切不可大意啊。”龐統難得如此謹慎。

龐統敢於冒險,與諸葛亮的謹慎成為鮮明對比。從歸順劉琮一來,,龐統為劉琮獻的都是險計,即有風險的計策。如劉璋下令要楊懷、高沛二人監住劉琮時,龐統獻“上中下”三計,他把“選精兵偷襲成都”稱為上計,而把逃跑稱為下計,這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見龐統善走“險棋”。

而且龐統也愛爭功,如果劉琮讓他和魏延各帶一軍進攻雒城,想必龐統會想盡千方百計第一個抵達雒城。但眼下形勢不同!因為魏延是荊州大將,劉琮的愛將,這兩軍剛一交鋒就折了先鋒大將,龐統再是膽大敢於冒險也不得不暫時收斂,謹慎行事。

“文則,我們現在離雒城還有多遠?”良久劉琮才回過神來,不管魏延生死如何,這仗還得繼續。雙方已經撕破了臉皮,張任不可能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勝利就放鬆警惕,劉璋也不可能就此罷手。劉琮更不願意魏延死得不明不白,只有儘快拿下成都才能對得起魏延和他死去的部下。

于禁看了看帳內的隨軍地圖,又根據自己先前接應魏延的情況,思索了一番後,輕聲道“主公,現在我軍離雒城大約還有八十里左右,大軍若是急行,一天便可到達,若是隻有騎兵前往一個半時辰就能到達。”

劉琮聽聞後雙眼緊盯著地圖,皺著眉問道“此去雒城有幾條路?”不是劉琮眼花,當初張松給他的益州地形圖經過拓印之後,這裡明顯的標註出了三個字“落鳳坡”。

落鳳坡,顧名思義,而龐統雅號鳳雛。劉琮自然擔心起龐統的安慰了,已經沒了一個魏延,這犧牲個龐統就虧大了。

可三國志裡記在龐統是在率兵圍攻雒城時被流矢所傷。倒是三國演義裡面曾經有過龐統身死落鳳坡的描述。

“當日傳下號令,軍士五更造飯,平明上馬。黃忠、魏延領軍先行。玄德再與龐統約會,忽坐下馬*眼生前失,把龐統掀將下來。玄德跳下馬,自來籠住那馬。玄德曰:“軍師何故乘此劣馬?”龐統曰:“此馬乘久,不曾如此。”

玄德曰:“臨陣眼生,誤人性命。吾所騎白馬,性極馴熟,軍師可騎,萬無一失。劣馬吾自乘之。”遂與龐統更換所騎之馬。龐統謝曰:“深感主公厚恩,雖萬死亦不能報也。”遂各上馬取路而進。玄德見龐統去了,心中甚覺不快,怏怏而行。

卻說雒城中吳懿、劉璝聽知折了泠苞,遂與眾商議。張任曰:“城東南山僻有一條小路,最為要緊,某自引一軍守之。諸公緊守雒城,勿得有失。”忽報漢兵分兩路前來攻城。張任急引三千軍,先來抄小路埋伏魏延兵過,張任教盡放過去,休得驚動。後見龐統軍來,張任軍士遙指軍中大將:“騎白馬者必是劉備。”張任大喜,傳令教如此如此。

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

後人有詩嘆曰:“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預計三分平刻削,長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先是東南有童謠雲:“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龐統是替劉備死的,因為龐統騎者劉備那匹礙主的白馬“的盧”。張任為將多年,一看那名馬的盧自然認為龐統便是劉備。

可自從劉琮穿越一來就沒劉備什麼事了,這赤兔馬、的盧啥的也純屬子虛烏有,可偏偏這落鳳坡卻很顯眼的標註在雒城周圍。

張松當然不是為了調侃龐統,既然地圖上有,而且根據記載,此地應該有張任的伏兵,劉琮不但不能讓龐統從此過,自己與于禁還有數萬將士都得小心才行。劉琮是無神論者,但來到這個時代之後詭異的事情太多了。當年劉琮去許昌的路上碰到的那個白小青徹底顛覆了劉琮的三觀。

所謂入鄉隨俗,加上前車之鑑,劉琮不得不防啊!

于禁還以為劉琮要領兵去尋魏延,連忙說道:“主公,勝敗乃兵家常事,主公切莫過於急躁。”

“不礙事,我且問你有幾條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