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純正的商人被欺壓的很慘。
唯有那些脫身於豪門大戶的商人,才能活得滋潤。
往往,一次劫掠案發生,商人們找到了地方衙門以後,背後有背景,地方衙門才會管,背後沒背景,地方衙門根本就不管。
由此可見,這一條商律對純正的商人到底有多重要。
隨著商律傳便了天下,原本稍微恢復了一點活力的大宋商業徹底的沸騰了起來。
所有的商人都嗅到了,屬於商人的機會來了。
誰能搶先抓住機會,誰就能借此大發特發。
大宋朝徹底掀起了一場商業熱。
被鐵律釘死的文官們,只能站在一旁說酸話。
但是沒人敢跳出來反駁此事。
因為他們跳出來以後,手下要面對的就是集體武臣。
武臣在朝廷清查官員從商的事情中幾乎是毫髮無傷。
偏偏文官們還沒辦法將此事當成小辮子反駁人家。
因為武臣之所以毫髮無傷,是人家聰明。
人家在事情發生以後,第一時間並沒有跟朝廷對著幹,而是十分順從的選擇了分家。
所以在此事上武臣沒錯,錯的是文官。
文官有虧,所以在這件事上罵不過武臣。
因為不論文官們說什麼,武臣都可以將文官們對抗朝廷的事情拿出來說事。
如此情形下,趙禎會向著誰,不言而喻。
所以文官們絕對不會愚蠢的在朝堂上提其此事。
朝野上下唯一的反對聲音,就是呂夷簡。
呂夷簡在看過了朝廷訂立的新商律以後,果斷向朝廷上書,直言重商是取禍之道。
他的言論得到了一部分讀書人的響應。
但是趙禎和寇季都沒有搭理他。
因為趙禎和寇季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商律投出去以後,沒有引起巨大的變動以後,寇季和趙禎二人就縮在了宮裡研究起了田地分配問題。
資事堂內。
趙禎撫摸著下巴上的短鬚對寇季道:“四哥,此次變動,朝廷處置的豪門大戶多不勝數,清查出的田畝更是多不勝數。
如今歷時大半年,各地清查出的田畝數量已經出來了,現在該考慮如何將這些田產分配到百姓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