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禎的旨意傳達到了地方以後,地方官府立馬召集了工匠,開始在各縣、鄉、村,營造起了蒙學屋舍。
因為此前呂夷簡三人已經做了準備工作,一應的錢財也劃撥到了各地的一字交子鋪分鋪內。
各地官府在拿到了趙禎的旨意以後,立馬開始行動。
拿朝廷的錢做好事、撈名聲、撈政績,沒幾個不願意的。
就算有哪些腦子有病,跟朝廷對著幹的,在看到了趙禎給予他們的秘旨以後,也快速的行動了起來。
趙禎沒有在明發天下的旨意中,強迫蒙童們入學讀書,但是在給官員們的秘旨中,態度卻格外強硬。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你就算放下了架子,親自跑到百姓家裡去給朕請,也得將蒙童納入到蒙學當中。入學率不過關的,這輩子也別想升官,朕說的!
拖延不辦的,或者跟朝廷對著幹的,就等死吧。
罷官去職,只是對百姓的說法,朕會真的讓你們這些不幫朕辦事的人,安安穩穩的離開?
……
如此強硬的話,放在以前,趙禎若是敢說出來,地方官員一定會鬧起來,鼓動著讀書人跟趙禎作對。
可現在,他們卻只能遵從趙禎的命令。
趙禎許下了重金、許下了同進士出身的身份,收買了天下過半數的讀書人。
他們想鼓動著讀書人鬧事,根本不可能。
他們想要勾結地方豪強一起鬧事,也不可能。
因為讀書人大部分都是出身於地方豪強家、或者富戶家裡。
他們考不上進士的,仕途無望,只能在鄉間遊手好閒的混日子。
如今朝廷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出仕的機會,他們還不消尖了腦袋往裡面鑽?
地方豪強和富戶,一個個恨不得將家中那些考不上進士的讀書人全部塞進蒙學去,那會陪著地方官們鬧事。
除非腦子被驢踢了。
至於朝廷規定的十五年,沒有人會在意。
每年科考的時候,四五十歲的考生比比皆是。
他們為了參加科考,為了做官,可以耽誤二三十年,甚至耽誤一輩子。
區區十五年算什麼?
地方豪強和富戶家中,誰家沒三五個子弟?
只要有一個能混出官身,那就是血賺。
在士農工商階級鮮明的時代,官絕對居於食物鏈的頂端。
地方豪強和富戶對官位的嚮往,遠超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