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和王曾二人的話,楊家老太君一字不落的聽進了耳中。
她聽出了二人話裡的關鍵。
朝廷現在無大將可以派遣,沒人能去銀州、麟州等地掌控兵事。
折家軍不出,朝廷調遣了銀州、麟州等地的廂軍、禁軍,也不一定能抵擋得住遼人。
“老身願意往府州一行……”
楊家老太君沉吟了許久,緩緩出聲。
寇準、王曾二人聞言,皆是一驚。
寇準沉聲道:“老姐姐,您這身子骨,可經不起長途跋涉的顛簸啊。”
王曾贊同的點點頭。
楊家老太君輕聲道:“老身雖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還算硬朗。回一趟府州,不會有事的。老身此去府州,雖然不能幫著朝廷領兵征戰,但喝令折家軍上下,聽從朝廷調令,還是能做到的。”
寇準和王曾二人對視了一眼,齊齊嘆了一口氣。
寇準對楊家老太君長嘆道:“老姐姐,是我等無能,沒有處理好國事,害您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出遠門一趟。”
楊家老太君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在她看來,這是一筆糊塗賬。
很難說得清楚誰對誰錯。
若折家沒有坐鎮府州,宛若藩鎮,朝廷也不需要有如此多的顧慮,更不用擔心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除了折家軍以外,無強軍可用。
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那是朝廷最重要的邊陲,也是四戰之地。
若是沒有折家,朝廷一定會派遣大將、派遣強軍坐鎮折家所在的西北地。
所以朝廷如今在折家所在的西北地無強軍可用,有朝廷的責任,也有折家的責任。
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雖然有折家軍鎮守,但朝廷不應該一直依賴著折家,放鬆對摺家所在的西北地的兵馬管束,導致今日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除了折家軍以外,無強軍可用。
折家包攬了折家所在的西北地的一切軍務、兵事,全然沒有想過折家群龍無首以後,折家所在的西北地會陷入到一個十分窘迫的地步。
所以折家和朝廷都有錯。
但折家和朝廷也不是為了故意犯錯。
折家身為朝廷唯一一個擁有兵權的將門,朝廷自然要藉著西北兵事,不斷的消磨折家的力量,不然折家坐大,朝廷可就危險了。
而折家之所以包攬了西北地的一切軍務、兵事,全族紮根在府州,不願意入京一步,也是為了自保。
太祖皇帝趙匡胤在位的時候,折家家主折御勳被封為永安軍留後。
留後就是大宋承認的藩鎮。
但凡歸降了大宋,並且得到了大宋承認的藩鎮,都會加一個留後的職位。
折御勳也就守著留後的職位,一心一意的幫大宋戍邊,甚至還動過幾次舉族遷入到汴京城的心思。
只是他這種心思生出來沒多久,就被新繼任的太宗皇帝趙光義給扼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