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荷蘭是當地的地主,東印度群島的各種物資,比如香料,礦產運往本土,透過巽他海峽週轉比馬六甲海峽便利的多。
而東非崛起以後,情況進一步發生變化,隨著東非工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及東非南洋地區殖民地的擴大,這都使得東非對巽他海峽的重視不斷增加。
弗里爾接著說道:“首相閣下看一看地圖就能發現,巽他海峽是我們東非和南洋以及遠東,甚至北太平洋地區最便捷的海上貿易通道。”
“我國東部沿海的大多數城市,尤其是南方港口,從沿海出發,經過巽他海峽都比馬六甲海峽便利。”
“而當前之所以我國商船更多選擇馬六甲海峽,是因為馬六甲海峽更加穩定,基建更加完善,水文條件更加清晰全面,服務業更加發達,以及歷史慣性等等因素。”
“所以開發巽他海峽是一個漫長且精細化的過程,如果由我們兩國同心協力,那巽他海峽航線的繁榮程度至少能再上一個臺階,這對帝國和荷蘭都是有利的。”
凱波爾首相對弗里爾畫的大餅確實頗為心動,畢竟掌握一條世界級航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巽他海峽航線如果發展起來,那最大的受益者明顯就是荷蘭所掌握的巽他海峽兩岸。
以前巽他海峽發展不起來,正是因為地理位置不佳,導致大多數船隻選擇馬六甲海峽通行。
但是東非崛起後,將極大改變這種情況,東非的出現,也就意味著整合了小半個非洲面積的東非完全有能力憑藉一己之力,將巽他海峽的繁榮度支撐起來。
前世之所以沒有這個條件,那是因為前世非洲各個國家支離破碎,而且從殖民時代開始就一直是歐洲的附庸,經濟上和歐洲聯絡更加密切。
而東非作為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有著決定自身國策和命運的實力,不需要依賴歐洲而生存。
這使得東非完全有能力和信心,和遠東地區進行自主的貿易活動,加上東非本國經濟主體側重於南半球,巽他海峽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所以凱波爾首相絲毫不懷疑弗里爾描繪藍圖的真實性,
他說道:“弗里爾閣下,也就是說貴國有意開發巽他海峽航線,從而打通第二條對東方貿易路線,從而選擇我們荷蘭作為合作物件?”
弗里爾說道:“這是自然,畢竟沒有人想要繞路,那樣會造成時間和成本上的浪費,而巽他海峽的開發,就是節省東非和東方貿易路程的捷徑。”
“我們東非地大物博,工業強大,擁有世界第二大規模的商業船隊,同時注重和東方國家的貿易往來,所以我們東非的選擇,能夠決定接下來巽他海峽的命運。”
“貴國選擇和我們合作,就能從中分到一杯羹,讓貴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經濟更加繁榮,反之對我們兩國都沒有好處,無非我們繼續走馬六甲海峽,而貴國失去一個開發巽他海峽的機會。”
凱波爾首相自然不可能讓這個機會從自己手中溜走,他說道:“如果是經濟上的合作,我們荷蘭自然願意支援和配合貴國,就是不知道貴國有哪些要求。”
弗里爾說道:“剛才第一點我也說了,那就是這種合作,最終獲利的肯定是我們兩個國家,所以巽他海峽不允許第三方國家軍隊進入,這是大前提,也就是說貴國不能租賃沿線港口,基地給予第三方國家劃作軍事用途,當然,如果遇到麻煩,可以向我國求助,我們東非非常願意幫助貴國擺脫一些域外勢力的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