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波爾首相點點頭說道:“這自然沒有問題。”
畢竟荷蘭也不希望再有國家打東印度群島的主意,至於東非,那是沒有辦法,反正東非已經進來了,而且巽他海峽航線也依賴東非支撐,所以凱波爾對於這一要求自然不會反對。
弗里爾接著說道:“然後是對沿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這是一個大工程,在這一點上,我們東非可以給予貴國幫助。”
荷蘭雖然很富裕,但是基建能力十分差勁,當然,這主要針對的是距離荷蘭本土萬里之遙的殖民地而言。
而東非不僅有強大的工業能力,龐大的人口,同時積累了幾十年豐富的基建經驗,並且巽他海峽距離東非不算遠,這樣也有利於建築材料的運輸,如水泥,鋼鐵,電力裝置等等。
所以,弗里爾說道:“我們東非可以生產巽他海峽航線建設所需的任何材料和裝置,並且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可以幫助荷蘭建設東印度群島殖民地。”
對於這一點,凱波爾首相也沒有否認,畢竟荷蘭雖然是世界知名的富國,但是精力集中在海上貿易和商業領域。本國人口也不多,想要獨立完成東印度群島的建設確實不容易。
就拿這些年東印度群島的發展情況來說,荷蘭對當地的索取遠大於建設,畢竟荷蘭想建設當地也有心無力,而東印度群島殖民地距離荷蘭本土太遠,荷蘭政府也不想把精力投入到這個地區。
針對這一點弗里爾就單獨提出了一條建議,對凱波爾首相說道:“我們東非是建議荷蘭把巽他海峽兩岸從東印度群島分割出來,成立一個新的行政區的,而不是作為荷屬東印度群島殖民地一部分。”
“這樣即便日後,荷屬東印度群島發生什麼變動,貴國也可以及時將兩者進行切割,及時止損。”
為了節約行政成本,很多殖民者喜歡將殖民地進行整合,這當然很不合理,但是便於殖民者短期撈錢。
弗里爾說道:“貴國完全可以將巽他海峽兩岸作為本土發現,或者作為和東印度群島同一級別的行政單位管理。目前巽他海峽兩岸人口不多,這十分有利於你們操作。”
“畢竟如今的殖民環境越來越差,根據我們東非的判斷,殖民地近些年的抵抗運動將會越來越頻繁,而且因為境外勢力的支援,各國殖民地的土著,在武器上的差距和主流國家差距也越來越小。”
“雖然荷蘭目前可以保證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穩定,但是你們能保證這種優勢一直延續三四十年麼?”
“別的不說,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曾經對英國而言,可以說是一塊完全不輸於印度的殖民地,但是美國最終還是從英國獨立了。”
“而荷屬東印度群島光是面積就超過百萬平方公里,說難聽點,其潛力遠超過貴國的本土,而你們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整合,更是在當地培養出了一個龐大且具有凝聚力的附庸階層。”
“他們和荷蘭殖民地家族,官員通婚,聯姻,話語權越來越大,這樣一個階級的存在,他們未來如果有機會,肯定不願意接受貴國的統治,從荷蘭的殖民系統中脫離出來。”
弗里爾的這番話,引起了凱波爾深深的思考,畢竟弗里爾的話確實很有道理,東印度群島太大,而荷蘭本土未來有能力隔著大西洋和印度洋,操控這個萬里之外的龐大殖民地麼?
而趁著目前巽他海峽尚且沒有發展起來,將巽他海峽分割出去,是否有利於未來荷蘭政府對東印度群島的控制等等,都是凱波爾首相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