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國支援英國和我們這些國家打擂臺,兩者僅僅是現階段不需要發生衝突,各有各的小算盤。”
“就比如英國,即便支援德國向東歐和中東擴張,但這是建立在對抗俄國工黨的前提下的,而且這也會涉及到我們在中東的利益。”
“而德國和英國合作的前提,自然是英國同樣面對我們和美國的壓力,由此可見,現在的國際關係確實一團亂麻。”
多了東非這個國家,確實讓世界的走向變得更加模糊不堪,很多國家連站隊問題,都有可能陷入困難選擇症。
前世,世界各國只需要在英美兩個國家裡下注,英國贏得了一戰的勝利,德法兩個國家半死不活,而美國在歐洲之外強勢崛起。
現在,歐洲問題就很難搞明白,一個英國和德國,就能讓歐洲其他國家不知所措,而歐洲之外,還有東非和美國兩個巨無霸。
這在一定程度也是一種多極化,但是,這種多極化的國際格局是無序的,也是最危險的,尤其是小國,弱國,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因為走錯棋而被教訓。
恩斯特說道:“不過,這也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現在英德兩國達成共識,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國際聯盟的成立進入倒計時,我們是否應該加入其中?”
國際聯盟顯然不僅僅侷限於歐洲各國的國際組織,屆時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國家都會加入進去,所以東非是否有必要加入國聯就成了一個需要東非政府考慮的問題。
而關於這個問題,東非的官員們也各有看法。
國防部長普里皮亞特說道:“陛下,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就目前帝國的發展和計劃來說,我們有著自己的節奏,誰知道這個國際聯盟的成立,是否對成員國會提出什麼限制條件。”
“英國人提出這個國際組織,肯定是為了維護其在全世界的利益為出發點,而這明顯和我們的世界擴張政策有衝突。”
現階段,東非和美國的對外政策變得越來越積極,畢竟隨著兩國國力的提升,以及工業的高速發展,對於市場和原材料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這可能也是英國政府為什麼能放下成見和恩怨,與德國合作的原因。
作為世界霸主,英國手中始終把持著全世界最多的地盤和市場,而東非和美國這種體量的工業國家,想要對外擴張,毫無疑問會對英國造成威脅。
這就像之前,德國對英國的挑戰一樣,結果是英國整體上還是實現了對德國的壓制,可面對東非和美國這兩個更難纏的對手,英國就完全力不從心了。
英國能把德國的出海通道堵死,但是這招對東非和美國完全沒用。
克里斯蒂亞諾也支援普里皮亞特的說法:“不錯,英國和德國的目的,就是利用這個國際聯盟,從而限制歐洲之外國家的發展。”
“到時候,在國聯上歐洲肯定會在對外問題上團結一致,從而推動不利於我們和美國的一些方案實施,如果加入這個國際聯盟,那我們反而會因此受到掣肘。”
這種考慮完全站得住腳,甚至恩斯特結合前世歷史經驗,歐洲就是這麼幹的,美國就因為受到了英法刁難,所以拒絕加入國際聯盟。
而且美國一直都盛行孤立主義,加入國聯和孤立主義這個美國長時間執行的國策有一定的衝突。
當然,這也和國聯是一個非強力的國際組織,加入國聯實際意義不大有關。
有反對,自然也有支援,東非外交部長弗里爾就說道:“對於是否加入國聯,我的意見是應該加入其中,這有利於我們藉助這個平臺,加強和其他國家的聯絡,尤其是非列強國家。”
“因為歷史原因,這些國家長期受到歐洲列強的影響和控制,畢竟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就是近現代世界文明的中心。”
“因為大航海時代的掀起,歐洲各國在世界範圍建立起了廣泛的影響力,現在國聯的出現,如果能操作好,這無疑是一個我們和其他國家交流聯絡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