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符合目前帝國在外交領域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基本國情,當然,前提是國際聯盟並不會對東非形成過度的干預。”
“但事實,國聯只是一個非強力國際組織,即便歐洲各國有意壓制,實際上我們也可以不予理睬,最壞的情況下,大不了退出,對我們也沒有太大影響。”
這一點在前世同樣可以找到參照,就比如後來蘇聯加入國聯,就是抱著這種想法,從而加深蘇聯的國際影響力,雖然後來蘇聯又被開除了。
但這也正說明蘇聯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而20世紀初的國際社會一般來說就是歐洲。
東非自然也有想要獲得“國際認同”的人存在,這就和東非國內有些人,一心想打入德意志圈子一樣。
而實際情況卻是,東非在國際社會上的受待見程度只能說一般,甚至作為一個自詡德意志國家,德國和奧地利對東非的態度也在戰後發生了轉變。
國家之間只有利益,在一戰前德奧兩國民眾對於東非一直都不待見,而政府層面,因為有求於東非,所以關係還是不錯的。
但是隨著東非工業化,以及一戰前後的各種利益糾紛,德奧兩國在政府層面對東非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納為東非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所必須克服的問題,別說東非,就是美國和德國這兩個相對於東非歷史“悠久”的國家,也長期被“國際社會”各種排擠和貶低。
德國是“蠻子”,美國是“暴發戶”,而東非更是“野蠻和暴發戶”的集合體,當然,東非還不是最“慘”的,東非後面還有日本,俄國等一眾國家。
先富從各個方面壓制和貶低後富和未富,這是人性和利益上不可能避免的問題。
相對於東非這種正兒八經的“後富”國家,甚至美國,德國和俄國都屬於“先富”行列,只不過俄國因為工黨的原因,已經自動被世界各國歸納為“敵人”這個行列,而對於敵人,毫無疑問,各種惡劣的戰術都會使用在俄國身上。
畢竟東非這種後發國家能富裕起來,那自然有國家就要利益受損,東非工業發展,也就代表著其他工業國利益的受損。
雖然目前東非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但是正如“國際社會”所言,東非確實是暴發戶,東非的財富還沒有轉變為影響力和地位,徹底被所謂國際社會接納。
這就像過去歐洲的舊貴族看不起新晉貴族一樣,當然,如果連貴族都不是,那只有被新舊貴族一起看不起的份,連被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目前國際輿論對東非負面宣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褒獎”,這正是因為東非工業和國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所必然會遇到的問題,黑紅也是紅,很多弱國和貧國連這種機會都沒有。
在總結了雙方的意見後,恩斯特說道:“對於國際聯盟這個組織,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就目前而言,東非對於國際社會來說,確實是一個後發國家,而後發國家就註定還要面臨諸多考驗,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改變國際形象,輿論等軟實力上的劣勢。”
“這一切還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只要我們做的多,足夠努力,終究可以不斷取得進步,而世界其他國家也終究會習慣東非作為一個世界大國,這種不能改變的事實。”
“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在外交,文化交流,對外貿易,國際組織和活動等方面的建設,不斷提升和扭轉東非在世界的形象和影響力,打破傳統歐美列強對世界輿論的操縱,提升東非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
“基於這個要求,對於國際聯盟,我的態度是可以先加入,至於後續影響,我們可以先選擇觀望。”
“反正國際聯盟不可能對我國的國策產生太多實際的影響,這也一定程度上能夠破解某些對帝國不懷好意國家的陰謀,從而在國際社會上孤立帝國。”
在東非的軍事實力還有影響力,遠遠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東非加入國聯,這反而有益於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就比如被其他國家針對,當然,如果美國不選擇加入國聯,那就更好了。
當然,東非雖然有意加入國聯,那也只是暫時觀望,如果和東非分歧太大,那東非也不介意像前世德國和日本一樣主動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