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四十七章 加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七章 加入 (1 / 3)

萊茵市。

英國想搗鼓國際聯盟這件事,在全世界都不是什麼秘密,只不過一戰中英國的表現遠不及前世作為戰勝國耀眼,所以很多國家都處在觀望狀態。

就比如說和德國關係較好的國家,在此前他們對於是否加入國際聯盟顯然要考慮到德國,畢竟明面上看來,德國之前和英國是敵對關係,加入國際聯盟是否會得罪德國,或者對本國利益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而現在,英、法、德、奧國都表態後,國際聯盟的組建顯然要提上日程,進度大大加快。

恩斯特看著歐洲的報紙,最近整個歐洲的輿論風向出現了重大變化,他問道:“歐洲民眾對於國際聯盟能在心理上接受麼?”

之所以如此說,還是因為一戰的原因,一戰時英、法、德、奧,這四個國家可是分屬兩大陣營的生死仇敵,雙方付出了上千萬的犧牲,現在突然握手言和,怎麼看都有些滑稽。

負責對外情報工作的莫林回覆道:“陛下,就目前歐洲的輿論來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都在有意識的重整歐洲的共識。”

“相較於國仇家恨,顯然一戰對歐洲的傷害,也確實容易引發歐洲民眾的反思,所以對於建立國際聯盟這種用於交流和解決糾紛的平臺,在歐洲內部也是有很大市場的。”

歐洲民眾對於一戰這種幾乎將整個歐洲捲入慘烈戰爭的“悲劇”,事後自然會進行反思。

相對於復仇,很顯然和平才是民心所向,畢竟歐洲的底層民眾可不想再經過一次世界大戰。

“這個所謂的國際聯盟,實際上更應該稱為歐洲聯盟,是歐洲四國之間的無奈的妥協,而且卻是有益於協調歐洲的國際關係和事務。”

“世界大戰前,沒有這種溝通的平臺,這也是導致世界大戰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莫林的這番話不無道理,在一戰前歐洲主要大國基本上是各玩各的,沒有暢通的聯絡渠道,這樣就很容易使得一些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就比如導火索塞爾維亞,當初如果各國間有一個情報交流平臺,說不定就能避免衝突的進一步擴大。

恩斯特問道:“那你們認為,英國和德國能放下恩怨,推動這個國際聯盟的組建,他們的目的僅僅是如此麼?這對於我們又有什麼影響?”

弗里德里希皇儲說道:“能讓兩個敵人放下仇恨,轉向合作,除非是為了應對其他的敵人,基於這一點,再結合當下德國和俄國的衝突,我認為這是歐洲應對外部競爭和威脅的一次嘗試。”

“德國現在的主要精力是對付俄國人,而英國則面臨著全球霸權的衰落問題,尤其是對美國和我們,這恐怕才是兩國合作的基礎。”

“當然,我並不看好歐洲的這種合作,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繁多且複雜,各個心懷鬼胎,國際聯盟就算能組建,也不可能解決這些矛盾。”

在弗里德里希看來,英德兩國的想法很好,但是他們真的能不受挑撥,從而精誠合作麼?只能說難度非常大。

財政部長羅根斯也說道:“歐洲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而工業事實上是衰落的,如今東非和美國的工業已經事實上超過了整個歐洲。”

“工業能力的下滑,以至於歐洲想再像本世紀以前,在全世界輕鬆的攻城掠地,已經不可能實現。”

“這種情況下,無法向外擴張,做大蛋糕,反而可能因為歐洲之外地區的崛起,市場進一步萎縮,歐洲各國就更不可能團結。”

“反而為了歐洲內部市場,競爭會持續加劇,最終再次引發各國間的矛盾,不排除再一次爆發世界大戰,更準確說歐洲大戰的可能性。”

一戰事實上就是歐洲大戰,,只不過因為美國,奧斯曼等域外國家的參與,所以勉強稱得上世界大戰,而事實上除了中東以外,主戰場基本在歐洲範圍之內。

對於其他人的看法,恩斯特也表示認同:“歐洲想要團結,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次英德兩國主推國際聯盟,實際上都不應該算是團結,而是求同存異,英國預設德國向東歐,甚至中東的擴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