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三十三章 年末經濟會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三章 年末經濟會議 (3 / 3)

但是,對比過去五十年東非經濟的發展,從1920年到1921年,兩年間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一個低谷。

大多數人習慣了過去五十年的高速發展,所以對如今東非經濟的怠速顯然是不太滿意的。

但是,恩斯特卻很清醒,現在的經濟狀況其實才是真實的發展水平,上個世紀到本世紀的前二十年裡,東非經濟能夠實現躍進,一是殖民紅利,二是站在二次工業革命的風口,三是恩斯特利用先知先覺的優勢,讓東非把握住了各種歷史機遇。

層層優勢疊加下,東非想不飛速發展都很困難,整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只要是不太離譜的國家,發展都不會太差,就算落後地區和殖民地都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而東非不僅可以接收歐洲的技術和產業外流,同時又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沒有被其他國家限制隱患,加上殖民紅利,就算沒有太大動作,在本世紀初,至少也應該能發展到沙皇俄國那種水平。

“當前階段,全世界的經濟都處在一個低迷的時期,而自從1910年後,東非經濟就開始和國際社會接軌,所以受到這種衝擊本來就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加上如今產業升級和轉型,在未來五到十年時間裡,我們應該放平心態,提振經濟發展的信心,進一步夯實國民經濟的基礎,不斷完善國內市場的規則和制度建設。”

1921年,東非鋼鐵產量已經回落到三千七百萬噸水平,雖然依舊是世界第一,但是減產的三百萬多萬噸缺口,也可以看出如今市場對鋼鐵需求的低迷。

而事實上,1921年的鋼鐵產業大減產中,東非政府督促部分鋼鐵生產企業進行整頓,也是如今東非鋼鐵產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則的話,東非鋼鐵產量提高個一百到兩百萬噸應該不成問題。

因為,東非畢竟只是初級工業強國,就工業質量上來說,在列強國家之中只能排在中游水準。

東非國內市場對鋼鐵的需求實際上是逐年上升的,而世界大戰帶來的大量歐洲訂單,使得之前幾年,鋼鐵增長超過了正常時間裡鋼鐵需求量的增速。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因素要考慮,那就是東非的人口總量高達一億六千多萬,而配合東非初級工業強國的位置,才使得1921年東非鋼鐵產量達到三千七百萬噸水平。

所以,根據人均鋼鐵產量來看,東非的資料並不算太高,1921年美國的鋼鐵產量雖然才三千多萬噸,但是美國的人口比東非少了將近六千萬。

就人口方面來說,東非的鋼鐵市場需求肯定是遠大於美國的,但是東非的鋼鐵產量也就比美國多出了幾百萬噸,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東非經濟的進步空間還很大。

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德國和英國鋼鐵產量雖然不如東非和美國,但是從人均角度而言,也是要高於東非。

這裡要指出,德國的鋼鐵產業也是比前世獲得很大進步的,畢竟這一次德國並非戰敗國,加上戰後重建的需要,這使得德國鋼鐵等基礎行業恢復和發展很快。

甚至可以說,德國工業根本就沒有受到戰爭的太大影響,畢竟從戰爭開始到結束,戰場根本就沒有在德國境內過,德國的工廠和相關生產裝置等基本上完好無損。

而真正工業受到戰爭破壞最嚴重的,是法國和俄國,尤其是法國,戰後損失極其嚴重,就目前法國的情況,經濟想要恢復到一戰前水平,恐怕都要很多年時間。

而俄國工業的損失,主要是因為內戰,國內反動勢力對生產資料的破壞,還有東歐原材料和市場的缺失,也會讓俄國工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所以,就工業發展質量而言,德國,英國,美國依舊排在東非之前,法國則徹底陷入泥潭之中,而俄國從沙俄時代就一直處在中下游水平。

但是,法國的狀況也不至於太差,畢竟自從普法戰爭之後,法國本土工業發展就一直滯後於其他列強。

法國真正的大頭集中在對國外產業的投資上,也就是資本輸出領域,雖然俄國工黨政權上臺,讓法國金融業同樣受到了重創,但是法國底子厚,法國在其他國家依舊有大量投資,就比如戰前,法國對東非的投資就一直處在上升階段,除此外,法國還有大量可以表現的資產和殖民地託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