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三十三章 年末經濟會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三章 年末經濟會議 (2 / 3)

“我們可以透過藝術加工,來塑造民眾對工黨的負面印象,這樣可以大大減輕俄國工黨對東非的滲透。”

沙皇俄國時代的農民,過的絕對沒有蘇聯時代農民好,但是俄國工黨治下的農民生活狀態顯然也不會十分理想。

雖然蘇聯的農業問題,一直為人詬病,但事實確是,絕大多數農民群體的生活質量比沙皇時代提升了不少。

實際上俄國農業領域本來就先天不足,如果沙皇俄國時代,俄國農業就達到美國和東非這種水準,那後面俄國工黨也會折騰那麼多事了。

但是,如果沙皇俄國時代,俄國農業就發展到美國和東非這種程度,那俄國也不會成為帝國主義鏈條的薄弱環節,俄國工黨也就不太可能上臺了。

而且前世蘇聯農民生活質量比沙皇俄國時代高,並不是值得過於稱道的事,這是縱向對比,就比如如今東非農民生活質量比上個世紀高,這是理所應當的事。

除非東非社會一直停滯不前不再發展,這顯然是極小的機率,在絕大部分時間裡,人類社會都是不斷發展和前進的過程,就算封建社會,文明發展也在緩慢進步,畢竟新技術和新事物總在源源不斷的出現。

人類歷史當然也有開倒車的時候,比如日耳曼人打斷古羅馬,蒙古人征服歐亞大陸等等特殊時期,但可以肯定大多數時間時代都是在進步的。

隨著時間維度的發展,大多數國家本來就應該進步,就算沙皇俄國時代,俄國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蘇聯作為後來者,如果農民生活還不如沙皇俄國時代,那這個國家基本上也就到頭了。

所以,社會發展不應該僅僅關注時間的縱向對比,還有橫向對比,蘇聯農業為什麼問題那麼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參照物變成了歐美等國家農業。

農業是蘇聯的顯著短板,而且這個短板在前世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這也就不妨礙恩斯特拿俄國工黨治下的俄國農業來大作文章了。

當然,就目前而言,用農業領域發展的問題來抨擊俄國,效果應該不會太好,畢竟現在的俄國還不是蘇聯,在弗拉基米爾新經濟政策下的俄國農民,正是對俄國工黨歌功頌德的時候。

……

東非政府的精力不可能總是盯著俄國,亦或者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1921年,東非政府最棘手的問題還是經濟轉型所遇到的困難。

眼看1921年已經過去了大半時間,東非的五五規劃也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東非經濟不僅沒有回溫,反而繼續陷入蕭條狀態。

這也讓近期東非政府的經濟領域相關會議,變得更加頻繁起來。

就這樣,東非經濟一直不溫不火的持續到了年末,恩斯特在1921年末的經濟會議上做了相關總結。

“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一直保持高增速的發展,我們東非也不例外,要知道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東非的經濟就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

“這種高速增長一直維持到世界大戰結束,也就是說,東非經濟發展的高增速發展時代,一直維持了將近五十年時間。”

“短短五十年時間裡,東非就成為了一個世界上體量龐大的初級工業強國,這在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

“但正是因為如此,在五五規劃開年,我們才會對現在全國經濟的發展進度感覺不滿,可是如果對比全世界的其他國家,我們東非的經濟狀況其實還是不錯的。”

整體上,1921年,東非的經濟狀況要好於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及格線以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