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十九章 東水西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東水西調 (2 / 3)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大湖區人口更多,農業基礎好,水資源充足,且對於東非開發北方經濟有著重要承接作用。

東非北方面積龐大,但是發展上也因為各種原因,成為東非經濟的窪地,所以東非對於開發大湖區的急迫性在南方之上。

至於南方,如果算上西南,其實面積也不小,但是西南在東非的定位很明確,那就是基本不可能有太大發展,未來基本上也就只能靠著賣礦過過日子。

畢竟,除了礦產資源以外,西南的氣候過於惡劣,基本上和剛果雨林保護區放在同一個位置。

而算上西南省,東非行政劃分的南方省份只有六個,而北方卻高達十幾個省份。

亞爾斯德就對此說道:“除了西南省以外,本次東水西調工程,主要想解決的就是奧蘭治,黑興根和巴登三省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而解決了這三個省份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那整個南方經濟都將更進一步,成為可以和我國東,中,西三大經濟核心區相提並論的經濟板塊。”

南方的面積雖然小,卻是東非資源最豐富的地方,除了石油和天然氣能源以外,完全可以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

而且,其氣候在東非也比較適合農牧業的發展,因為這裡是東非全國唯一的溫帶地區。

東非的南方各省大部分位於南迴歸線以南。

而這也是東非最適合發展農牧業,尤其是優質農牧業的地方,要不然布林人和祖魯人當年也不可能在這裡放牧為生。

亞爾斯德說道:“我們計劃,從賴索托山區和史瓦濟蘭山區為起點,尤其是賴索托山區,疏導部分河流注入奧蘭治河,從而補充奧蘭治河支流法爾河的水量。”

“同時,在法爾河下游建設大型水庫,對於河水進行攔截,同時建立多條幹渠,將法爾河的水引向河流兩岸的平原地帶。”

“這是一項長期計劃,我們預計在二十年內完成,其不僅要在上游建立多座大型攔水壩,還要建設一部分隧道,最終下游的配套設施建設也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工程。”

這裡,東水西調工程和前世南非和賴索托兩國的賴索托高原調水工程很像,但是東非的野心顯然更大。

畢竟,前世賴索托只是一個連南非都看不上的黑人保留地,兩國之間的調水工程,也算是跨國合作。

而東非則不然,賴索托本來就是東非的一部分,所以東非不需要顧及太多,而且東非的調水量也會超過前世賴索托高原調水工程。

前世賴索托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和南非之間不可能完全同心同德,其本國也需要為可持續發展,在調水規模上更加保守。

而東非基本放棄了對賴索托的發展,賴索托對於東非而言就是山區,人口維持在最多幾十萬,甚至不到十萬規模即可,並不需要發展工業,農業等任務,只需要作為東非的水源地即可。

而這也就意味著,東非可以從賴索托引出更多的水源,畢竟人口少了,當地的用水量也會大大減少。

除此外,東非的東水西調裡可不僅僅只有賴索托這一個水源地,而是多個水源地,除了賴索托以外,還有史瓦濟蘭等德拉肯斯山脈水源地。

從這一點上來說,東非的東水西調更像前世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工程,而且兩者在自然條件上也比較相似。

德拉肯斯山脈可以看做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而墨爾本和悉尼等大分水嶺東部城市可以視作東非德拉肯斯山脈東部的新漢堡港市和馬普托市等城市。

而大分水嶺以西的大自流盆地可以類比德拉肯斯山脈以西的南非高原,達令墨累河剛好可以看做奧蘭治河,甚至兩個地區的維度都比較相似。

所以說,東非南方的東水西調工程和前世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工程反而更像,連經濟發展分佈都是如此。

而之所以強調經濟分佈這一點,那是因為前世南非地區的經濟分佈和這個時空裡,東非治下的發展形勢大為不同。

這一時空裡,因為東非的原因,反而德拉肯斯山脈東部經濟更加發達,馬普托和新漢堡港市在東非城市中排名靠前,其中馬普托戶籍人口超過五十萬,常住人口超過六十萬,在東非也算是一座大城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