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東非早就不再受到英國的對南非地區的威脅,所以對於南部省份的大規模開發,也就自然而然的開啟。
不過,當前對南非高原開發的難點在於當地的水資源問題,所以要徹底激發當地產業,還要等到東水西調完成之後,那時,東非南部省份的工業和農業產量都將得到釋放。
梅特接著說道:“隨著這些鋼鐵工業領域的佈局和發展,以及國內經濟發展的刺激,預計到下一個五年規劃階段,我國的鋼鐵產業將會經歷新一輪的爆發。”
別看東非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但實際上東非鋼鐵產業的潛力依舊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這一點和美國對比就更加明顯,美國的鋼鐵產量雖然不及東非,但是要知道美國的人口比東非少了幾千萬。
而且,目前東非的城鎮化程度和美國也有很大差距,這也就意味著東非城市擴張和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這就創造出了巨大的基建需求,從而對東非鋼鐵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當然,和美國對比並不完全具有參考意義,畢竟美國和東非是兩個“怪胎”,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工業國的鋼鐵產業發展,則說明當下國際市場對鋼鐵的需求並不過於旺盛。
這其實是比較矛盾的,比如英國和法國的鋼鐵產業發展速度就很慢,這說明兩國市場對鋼鐵的需求不高,而實際上,如果把他們的殖民地也看做他們一部分話,情況卻完全不是如此。
就拿英國的印度殖民地來說,印度對於鋼鐵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印度的人均購買力又極低,而英國顯然不會為了殖民地發展,為印度這種殖民地大搞工業建設。
而英國卻又佔著這個頗有潛力的巨大市場,不準其他國家進入,作為本國經濟的自留地,這樣一來,英國本土鋼鐵企業基本上不需要太內卷,就能吃的滿嘴流油。
這顯然不利於英國鋼鐵企業的自我革新和技術進步,一旦市場放開,註定會被東非,美國,德國等新興工業國家的鋼鐵企業衝擊的稀巴爛。
當然,英國人的這種“苦楚”,其他國家也只有羨慕的份,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不惜發動一戰,來試圖打破英國和法國霸權的原因。
而美國和東非,好歹國內市場還有開發的潛力,所以並不急於直接就和英國,法國等傳統工業國對上。
恩斯特就對梅特部長說道:“現階段,帝國鋼鐵產業的兩個內容,一是滿足本國工業和社會發展需求,對於這一點要穩步推進,循序漸進,尤其要避諱美國那種鋼鐵企業因為金融和市場盲目性一擁而上的情況發生。”
“這要求我們進一步最佳化國內鋼鐵市場的制度和公平性,推動整體鋼鐵產業結構的進一步最佳化,做到全面且富有層次的健康合理發展模式。”
“二是國際鋼鐵市場的競爭,應該引導我國鋼鐵企業,繼續提高科研能力創新和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鋼鐵產品的海外競爭力,尤其是爭奪中高階海外市場。”
“而這也進一步要求,我國鋼鐵企業統籌好質量和價格之間的矛盾,這樣一來才能更多的搶佔海外市場,和歐美國家的鋼鐵企業廝殺。”
“而國內和海外市場,兩者之間又必然發生一定的衝突,政府應該把握好其中的度,儘可能的統籌全國鋼鐵產業向著最優解發展。”
總結而言,現階段東非鋼鐵企業的大方向,依舊是不斷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東非鋼鐵企業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這樣即便經濟危機到來,東非企業受到的衝擊也才會最小。
而在不打破舊殖民體系以前,東非的鋼鐵企業就必然要經歷國際市場上更慘烈的廝殺,雖然東非也擁有諸多海外殖民地,但是這些海外殖民地大多為原材料供應地,而不能提供更多的市場份額。
這也和過去東非的殖民策略有關,東非大肆在海外搞種族滅絕行為,這反而破壞了東非殖民地原有的市場,畢竟人都被殺光了,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了,而真要等到殖民地市場重新培育出來,還要等多年後這些殖民地人口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