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世界政治制度的進步上東非確實沒有太多建樹,甚至還起到了負面作用,不過這並不影響1924年東非經濟的強勁復甦。
距離東非“五五規劃”結束也就還剩一年時間,而因為五五規劃開頭受到歐洲疫情和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所以五五規劃的許多專案都延期開展。
而這就導致五五規劃即將收尾階段,東非的大型專案集體落地,加之此時世界經濟已經從蕭條中走出來,東非經濟在1924年一改此前的頹勢,各個經濟和工業領域發展突飛猛進,甚至超過了一戰時期。
一戰時期,東非吃了歐洲戰爭的紅利,有諸多海外市場加持,所以工業產能極速爆發,但是一戰一結束,東非的工業立馬被“打回原形”,受到重創。
而此後的幾年受到疫情和經濟蕭條影響,更是一直萎靡不振,1924年東非經濟的強勢迴歸,也意味著東非消化掉了一戰中的大部分收穫。
比如,東非在一戰期間獲得的大量海外殖民地,新開闢的海外市場,他們填補了一戰結束後海外訂單的空缺,並且穩定的給東非提供更加廉價和充足的原材料。
同時,隨著東非經濟政策的調整,以及國際大環境的影響,東非國內市場的需求也重新調整和恢復,展現出比戰爭時期,更加旺盛的需求。
簡單來說,就是此時東非民眾對市場恢復了信心,加上國內經濟改革促成的更加公平分配,所以東非民眾的購買力和消費慾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而這種程度的變化,反映在國家層面是不得了的,畢竟東非本身就是一個人口過億的超級大市場。
萊茵宮。
工業部部長梅特一臉振奮的向恩斯特彙報道:“陛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924年全年,我國的鋼鐵總產量將突破四千萬噸,這也意味著五五規劃期間,帝國的鋼鐵工業不僅徹底復甦,而且將創下我國鋼鐵產量的新歷史高峰。”
鋼鐵產量是大國工業化程度最直觀的資料之一,而1924年東非鋼鐵產量突破四千萬噸,這也將是本時空裡,世界上第一個鋼鐵年產量突破四千萬噸大關的國家。
而實際上前世美國在一戰結束時,鋼鐵產量就突破了四千萬噸,也就是20年代前,而現在美國的鋼鐵產量只有三千多萬噸水平。
雖然東非的出現使得美國鋼鐵達不到前世的高度,但是兩國鋼鐵產量加起來確是十分可怕的數字,1924年應該能達到了驚人的七千多萬噸以上。
除了東非和美國這兩個“怪胎”以外,1924年德國的鋼鐵產量表現也頗為不俗,未來有突破兩千萬噸的可能性,勉強能和東非、美國同處第一梯隊。
而排在世界第四的英國,1924年鋼鐵產量可能接近一千萬噸,至於其他工業國家均在百萬噸或者幾十萬噸水平,再低基本上就是農業國了。
對於目前東非鋼鐵產業的發展態勢,恩斯特感覺十分滿意,帝國乃至世界鋼鐵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
這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世界經濟正式進入戰後繁榮,接下來幾年時間裡,全世界各國政府的日子大機率也會好過許多。
恩斯特問道:“現在,我國鋼鐵產業的升級進行得如何?”
梅特回答道:“今年帝國鋼鐵產量的爆發,其中太特省和萊塔尼亞省兩個新鋼鐵工業基地的貢獻十分巨大。”
“太特省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四百萬噸,成為全世界第三大鋼鐵核心產區,僅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德國魯爾區之後。”
魯爾區作為歐洲工業的心臟,鋼鐵產量排在世界首位,鋼鐵年產量高達千萬噸規模,至於賓夕法尼亞則是美國鋼鐵產業最發達州,鋼鐵年產量也在六百萬噸往上。
不過,德國工業分佈是非常不均勻的,魯爾區的鋼鐵產能佔據了德國鋼鐵產量的大部分,而且有萊茵河航運作為依託,方便原材料的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