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五十七章 薩丁迪達平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七章 薩丁迪達平原 (3 / 3)

而這也是為什麼發源於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青尼羅河對於埃及如此重要的原因。

而奧莫河顯然水量,以及下游的低窪地形和乾旱炎熱的氣候不足以支撐其發育成為一條大型河流並且最終注入印度洋。

而東非的薩丁迪達平原引水工程,顯然也會在中途有所損耗,不過,這些引水工程主要目的是為了發展農牧業,在它的末端,基本上不會有水量剩餘,形成類似圖爾卡納湖一樣的內流湖。

當然,東非政府的用意不止於此,這些引水工程除了經濟利益以外,還肩負著改造區域生態的作用。

而這項工程最大的受害者其實還是埃及,因為薩丁迪達平原引水工程中很大一部分水源來自東非高原的大湖區,而大湖區的下游是尼羅河,東非將這些河水引入到圖爾卡納省,那也就意味著流入到埃及的尼羅河水量會變得更少。

不過,死道友不死貧道,對於埃及境內尼羅河水量減少,恩斯特是十分樂見其成的。

畢竟要知道如今的埃及包括蘇丹地區,這些區域前世人口加起來將近有一億五千萬,這是一個十分可怕的數字。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埃及是典型的阿拉伯教國家,恩斯特可不希望和一億多阿拉伯教徒做鄰居,這樣容易引起東非北部的“綠化”。

畢竟,埃及之於東非,就類似墨西哥之於美國,不過,好訊息是埃及和東非之間的自然環境阻隔,比美國和墨西哥交界處更差。

除此外,埃及人還可以到歐洲討生活,前世埃及國家財政收入中“僑匯”就是一個重要專案。

而這個創造“僑匯”的群體其實可以看做遠東帝國的農民工,只不過埃及人打工目的地要出國,而出國目的地是歐洲發達國家,或者中東的那些石油富國。

而東非相對於埃及而言,毫無疑問也是一個“發達”國家,而且兩國還是陸上鄰國,所以恩斯特擔心埃及人學習拉美人偷渡美國一樣,未來大規模偷渡到東非,這個擔心並非沒有道理。

要知道東非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目前人口也才不到兩億,未來可能也就維持在幾億人水準,所以面對埃及這個“窮”鄰居,且這個鄰居還有很多讓人難以接受的“惡習”,至少恩斯特在心理上是無法接受的。

所以,減少埃及的人口承載力,在恩斯特看來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前世埃及的人口增長模式,可以說過於誇張,而造成這種人口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宗教,一個是大餅政策。

前者在思想上讓埃及人肆無忌憚的野蠻生長,這在很多阿拉伯教國家都是常態,後者則是政府保底,廉價大餅讓埃及人生的有“底氣”。

但是,縱觀20世紀初,波斯灣沿岸的那些小國,卡達,海盜海岸,巴林,他們人口在石油未發現前,始終無法擴大,就是因為氣候過於惡劣。

東非擷取更多的尼羅河水量,顯然會讓未來埃及的生存狀況更加糟糕,但是,這顯然還不夠,恩斯特還有更惡毒的計劃,那就是提前幫助阿比西尼亞帝國在青尼羅河上建設水壩。

阿比西尼亞帝國再怎麼說也是基督教國家,而且近些年在文化上迅速東非化,所以在文化上和東非差異性越來越小,所以相對於埃及這種“難以改變”的國家,恩斯特不擔心阿比西尼亞帝國未來人口增長。

當然,難以改變並不意味無法改變,只不過像東非或者歐美等帝國主義國家廢物基本上辦不到這一點,但是,讓工黨來辦說不定就有奇效。

如果,埃及能變成俄國一樣的紅色國家,那說不定未來人口增速就可以降下來,俄國型工黨對付宗教十分有一套,加上大規模普及教育和發展工業,所以就前世情況來看,工黨國家的生育率普遍不高。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