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外貌上的差別,一直都很難被歐洲的德意志國家所接受,畢竟除了歐洲的德意志國家和東非以外,在非洲的南德意志王國同樣以德意志人自居。
……
東非政府沒有閒心探究德奧兩國外交人員內心的小九九,英國和法國已經直接放出的魚餌,這在東非政府裡引起了一番波瀾。
羅根斯:“英國和法國,如今處在困境,他們已經走到了不得不透過利益交換,從而獲取支援的地步。”
“這充分說明了英國和法國對戰爭走向的悲觀態度,這種悲觀態度下,甚至連領土都成為了可以交易的籌碼。”
“法國已經向我們透露,可以將印度洋上的幾座島嶼,還有印度的殖民據點交給我國,並且等到戰爭勝利之後,他們可以將馬達加斯加送給東非。”
“至於英國方面,他們的外交人員透露,如果我們支援協約國,他們在戰後也可以將一部分海外殖民地送給東非。”
思維特:“相對於法國人,很明顯英國人沒有絲毫誠意,他們只是在畫大餅,可以肯定,這些承諾在戰後根本就兌現不了。”
“如果我們加入同盟國,那獲得的收穫則完全不同,我們將收穫整個印度洋,乃至其他地區英法德殖民地遺產。”
“所以,我認為東非加入同盟國陣營,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是協約國所不能給予我們的。”
羅根斯反駁道:“雖然加入同盟國的誘惑很大,但是我們同樣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尤其是在美國沒有下注之前。”
“在美國沒有做出最終決定之前,我並不建議政府倒向任何一方,萬一,美國人不參戰,我們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
“美國完全可以透過對協約國的補血,從而將我們帶入到戰爭的泥潭之中。”
“而且,就算去除掉美國這個因素,我們想要順利突破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北上支援同盟國也很難做到。”
“現在同盟國優勢很大,但是美國和俄國都對戰局有著不遜色於我們東非的影響作用。”
目前,東非政府內部存在三種生意,首先就是加入同盟國陣營,最終實現德意志三國共分天下。
其次是加入協約國陣營,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同盟國佔優勢的情況下,這個選擇基本上可以忽略。
最後,就是中立派,羅根斯就是中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支援帝國加入兩大陣營的任何一方。
而思維特則是鷹派代表之一,根據他的想法,同盟國陣營優勢大,東非加入同盟國後,完全有能力獨佔印度洋的蛋糕,光是印度一個地方,就足以讓東非吃的滿嘴流油,面對這種誘惑,很少有人不會心動。
羅根斯說道:“加入戰爭,我們就必須保證能夠迅速擊潰印度洋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並且幫助同盟國在歐洲戰場上一直維持優勢。”
“第一點並不難做,但是如何面對英國和法國海軍的反撲,這是一個大問題,英法海軍加在一起,實力是我們的將近四倍,而如果美國在插手的話,他們的海軍總噸位就能突破五百萬噸。”
“而且,美國如果加入協約國,歐洲戰場的形勢也必然發生極大變化,美國國力深厚,完全有能力繼續支援協約國作戰所需的一切資源。”
“而沒有我們物資支援的同盟國,情況肯定不容樂觀,他們能否堅持到帝國打通蘇伊士運河,這一點很難說。”
“英國人這些年在印度洋的殖民地做了很多準備,尤其是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等關鍵節點,即便在歐洲戰爭最緊張的時候,這些地方不僅沒有縮減兵力,反而有加強的趨勢,明顯就是提防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