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川南下飯菜廠家電話> 第四章 百狨之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百狨之王 (1 / 2)

何秘書臨走時還說,要是連天寨弟兄有意一同抗敵,就在第三日上午派人到縣公署找他,四人思前想後,決定由王興會、易老伯和虎娃三人留守山寨,杜剛執意要親自前往漢安縣公署找何秘書,易老伯只得給他戴上一頂氈帽,說:“你這顆光頭太招人耳目。”等杜剛一走,易老伯又吩咐王興會帶了幾個人,隨後跟著以防不測。

第三天上午,杜剛找到漢安縣公署,門口的憲兵進去一通報,不多時,從公署裡開出一輛汽車,滴滴地叫著喇叭,杜剛以為在叫他讓路呢,車停下來了,車門開啟,一個戴著眼鏡、穿著西式夾克的人走下來握住了杜剛的手:“杜寨主果然單槍匹馬前來,令人敬佩,來了,走走,上車,我帶你去見縣長去……”

杜剛甩開了他的手,斜眼瞅他:“誒,這位兄弟,你是哪位?”那人取下眼鏡,杜剛認出來了,正是何秘書,杜剛說:“何秘書,你這身打扮,倒是搶眼得很,認不出你了。”何秘書笑著,連拉帶拽把他拉上車,有了上回的見面鋪墊,這次兩人親近了許多,杜剛仍是側頭從頭到腳地打量著:“我說,現在的師爺穿這身衣服坐衙門麼?”何秘書說:“對對,這是國民**新式官服,等杜寨主接受整編後,就算穿上這身衣服啦。”

杜剛第一次坐汽車,感覺比馬車快多了,他用手悄悄摸了一下坐墊,又軟又滑,他四處張望了好一會,看了半天也沒有看明白前面的車伕是怎麼開動這洋傢伙的,他自小在胡桂全的料場做工長大,少有進過縣城,佔據連天山以後,和漢安縣成了水火對頭,更不敢輕易進城,算起來他進漢安縣也不過十來次。他怕何秘書笑話,咳嗽了一下,問:“我說,我們這是去哪裡?”何秘書說:“不是說好了嗎?帶你去見縣長,我和縣長彙報過了,說你啊,以全縣百姓為重,願意接受整編,共抗強敵。”

杜剛說:“等等,我可是說好了,我們連天寨的兄弟,一個也不能分開,你可是答應了我的……”何秘書:“答應了,答應了,放心吧,每月按人頭結算支付薪俸!”

杜剛心中竊喜,突然想笑,連忙說:“這縣長不在縣衙坐堂,他住哪裡啊?”何秘書說:“哦,縣長在教堂做禮拜呢!”

禮拜!這是杜剛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何秘書一路還和他講了很多基督教的知識,講了天下的教派,就以拜菩薩的佛教和拜天主上帝的基督教人數最多,李縣長早年有過留洋經歷,所以信奉這個從大洋彼岸傳來的洋人宗教。

杜剛不明白李縣長為什麼選擇在教堂見他,但他見何秘書說得這麼神秘,李縣長又只是在教堂一排長椅上,聽他簡要的介紹了連天寨的情況以及接受整編的要求後,誠懇地說了幾句表示同意和感謝的話後,就交由何秘書安排接下來整編的具體事宜,杜剛心裡有點火大,他認為,這個李縣長過於平靜和冷淡,他是看不起連天寨。虧得何秘書在一旁解釋了半天,他才勉強接受了李縣長是因為教堂這種神聖的場所不宜高聲和喧譁所以才變現得平淡的說法。

兩人從教堂出來,何秘書將杜剛安排在縣衙的招待所,喝了七八天酒。由何秘書去把連天山錢糧登記、人馬編制等事宜辦妥並拿給杜剛一份蓋有中華民國**西南行署的公文後,這事就算辦成了。從此,連天寨就正式成為隸屬於廣州國民**麾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武裝。

何秘書替杜剛把制服穿上,又牽來一匹高頭大馬,杜剛揮舞著馬上配備的戰刀,跑了幾個來回。何秘書帶他到縣裡各個機關走訪認識了一遍,不知不覺又過了半個月,杜剛心想,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天請何秘書向李縣長轉達:願迴轉連天寨調集人馬,渡江退敵。李縣長早已心急如焚,郭勳淇的先頭部隊駐紮江北已經多日,只等答覆便要過江,是李縣長一再以駐軍大事,需先請示上峰才能作答來推延時日。見杜剛請戰,連忙准許,並叫人帶了配備的武器、服裝,用卡車裝了兩車,隨杜剛一起,撥轉連天山。王興會見杜剛平安無事,滿載而歸,也十分高興,兩人一同迴轉。

臨行前李縣長送給杜剛一隻短槍,並發表了言辭懇切的致辭:“希望杜寨主此去,不負黨國重託,施展擎天之力,行止戰之殤,救全城百姓於倒懸。”

杜剛回到山寨,整編了隊伍,留五百人和易老伯、虎娃一起留守山寨,點起三千人馬,和王興會一起,浩浩蕩蕩下山而去,鄧錦凡在板橋飯店備了酒肉,大夥大吃一頓,往北進發,易老伯勸阻不住,內心焦灼不安。沿途百姓哪裡見過這樣的陣勢,都紛紛倚門觀看,杜剛和王興會騎在馬上,意氣風發。行到距離縣城兩公里處,大軍紮下營寨,城裡早看見了,何秘書接著,用卡車拉來一車米麵,兩頭豬,犒賞三軍,將部隊送到長江南岸,對岸影影綽綽,人聲鼎沸,杜剛派人把渡口守住,沿江挖下工事掩體,將人馬沿江排開,和郭勳淇的先頭部隊隔江對峙,李縣長這才以廣州國民**的名義將不準調防的電報拍到唐師長軍中,自帶人回城,緊閉城門。

早在郭勳淇到達江北前半個月,長江北岸的居民就得到了漢安縣戰前預告,未免給對方留下公開對抗的把柄,這次預告以縣知事公署的名義口頭傳達,各村、各保敲鑼打鼓挨家挨戶告知,大部分老鄉都收拾細軟到到南岸避難去了,只有一個姓趙的和一個姓朱的富戶,家大業大,倉促間無法搬走,只好將女眷,男丁送到漢安縣城親戚家住下,趙家老爺和朱家老爺說什麼也要留下看家護院,這可是祖上幾輩人留下的基業。

那天胡家眷屬和雷德貴被杜剛等人從連天山趕走後,自然是投奔了富順的郭勳淇旅部,胡桂全一通哭訴,郭勳淇也頗為震怒,連天山地勢險要,扼守滇黔入蜀咽喉,他早就有心把它當成大後方的苦心經營,以留作他日在政壇上和別人一較高下的政治資本,還特地安排了手下的心腹上尉連長協防,沒成想竟讓一夥刁民奪了去。雷德貴仍然氣不過王陵基調撥竹子一事,向郭勳淇闡明瞭暴亂的前因後果,又說:“我看此事和王旅長也脫不了干係,若不是他欺人太甚逼得太緊,我們也不至於日夜趕工,激怒了匪人。”

漢安縣是王陵基的駐地,郭勳淇原本無可奈何,只好將這筆債暫時記在心裡,廣州國民**的介入,讓川中各路勢力都面臨新的處境,民國建立頭十年,無論是孫先生、還是當上總統的袁大頭、曹錕、總理段祺瑞都無法調動川中諸路人馬,但凡有公文致,川軍劉總督軍皆以益州疲敝,缺少錢糧,且川中各地,匪患極多,也需緊要堤防來搪塞。劉總督軍但凡事軍機大事,都要聽他手下一位姓楊的辦公室主任的意見,用這位楊主任的話來說就是:“這好辦,誰要調咱們的部隊,咱們就問他要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錢糧不到,人馬難行。”劉總督軍的侄子勢力日漸強大,不願處處受劉總督軍的節制,於是率先向廣州示好,開放川南宜賓等地接受了廣州國民**西南行署委任的第一批縣長,漢安縣李縣長就是其中一個。

這批縣長剛到任不久,唐師長他曾對屬下一干將領說:“俗話說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劉湘出賣我川中地盤向廣州示好,希望借廣州的勢力來掣肘他叔父,勢必一失足成千古恨吶。我們川中各路袍哥,向來只聽劉總督軍之命,王陵基要跟隨劉湘一條道走到黑,我們近在咫尺,可不能坐視他人勢力插進我們的地盤,得找個藉口把漢安縣拿過來才好。”

郭勳淇認為報仇的機會來了,他立即接話:“聽說漢安縣南連天山一帶出了一夥悍匪,佔山為王,侵擾良民,我們何不向上將軍請命,就說出兵徵繳連天山,連天山向十里就是興文縣城,孚威上將軍同蔡鍔交惡,世人皆知,蔡鍔屬下一幫人,都被我們趕到了雲南,唯獨姓呂的還在興文等地盤踞,只要拿下了連天山,整個興文縣就在眼皮底下,上將軍一定批准我們出兵,到時候兵到漢安縣,料想這個新來的縣長不能推脫,等他開城迎接,我們來個順手牽羊,豈不是水到渠成,手到拿來?”他這一番心思,可謂一石三鳥,全被何秘書猜中。郭勳淇心想,只要漢安縣納入唐師長的勢力範圍,小小一個連天山,還能逃得出我的掌心!

果然一切都在郭勳淇的預料當中,孚威將軍批准後,郭勳淇就迫不及待地自告奮勇的充當前部先鋒,他將趙家朱家兩位老爺送來討好的錢財照收不誤,將旅部扎進朱家大院,命令部隊一字排開,陳兵北岸,整個漢安縣就在眼前一覽無餘。他像一位種地的農夫看著自家土地一樣語重心長地說:“家賊好啊,有家賊了,起碼證明倉庫裡有餘糧了!”

接到唐師長的開戰指令,又是在這半個月後,唐師長的命令上面只有一個字:“打!”從這斬釘截鐵的一個字上面,也可以看出唐師長被徹底地激怒了。唐師長原本不願正面撕破臉皮開戰,沒有料到漢安縣不給面子,不但不給面子,還虛與委蛇拖延了一個月之久,副官說道:“看來漢安縣識破我們的意圖了,我們是中了緩兵之計,他此刻一定有所防備……”唐師長將漢安縣拍來的不準調防的電報揉成一團,狠狠地摔在地上:“小小彈丸之地,無親無故、槍不過百,就算有防備又怎麼樣,告訴勳騎,給我狠狠地揍他,限他一個月之內,拿下漢安縣。”

兩軍對峙了一個月,零星接過幾仗,雙方各有損傷,杜剛和王興會都無退兵之策,焦躁不已,這一天中午,王興會剛去城中運糧回來,士兵正在抱著槍打盹,突然“咚咚”炮聲響起,大夥慌忙看時,上游一艘小船順流而下,小船旁邊浪花飛濺,划船的一名少年頭上無發,身穿直裰,是個小沙彌和尚,想來是他不知道兩軍在此交戰,誤入陣地,這時見北岸開炮,慌忙把船往南岸劃。

南岸看得真切,眼見小船駛出射程之外,炮聲才停止。小和尚跳下船來,一言不發,從船艙中扶出一位老人,將他背在肩上,往岸上走來。那老人腳上流血,想是剛才在船裡,被炮風所傷。杜剛吩咐士兵接住,一問,原來這名老人是附近青峰寺的住持廣智和尚。杜剛久居川南,知道廣智和尚在當地積德行善,附近的百姓都對他很是敬重他。杜剛連忙讓人替他包紮傷口,王興會又喊人準備下素席,小和尚狼吞虎嚥,吃了三碗米飯,五個饅頭。

廣智年老血衰,腿上傷口出血不少,仍是不能起床,王興會拿來小碗,親自將粥水送到廣智口中。廣智叫小和尚磕頭感謝,王興會慌忙攔住,杜剛說:“青峰寺是有名的廟宇,大師是此間活菩薩,施符化水,救苦救難,誰不知道?這次都怪我等在這裡交戰,累及大師受傷,我杜某不才,將來一定要蕩平各方勢力,混一川中,到那時天下太平,再無戰火,才遂了我的心願。”

廣智一怔,沉默了半響,說:“將軍有為百姓造福的心,那是功德無量,但我想問將軍一句,統一川中之後,又該如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