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川南下飯菜廠家電話> 第四章 百狨之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百狨之王 (2 / 2)

杜剛說:“我世居此地,只求一方平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能統一川中,那已經是極大的福分,不敢再做他想,眼下自貢人馬犯境,我等並無退兵之策,大師世居此地,不知可有良策相告?”

廣智微微一笑,江風吹過,岸邊樹木莎莎作響,他指著一棵銀杏樹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將軍請看那樹上的葉子,大風過去,樹葉有的落在大道上,有的落在陰溝裡,歸途不同,但它們都因風而落。”

杜剛不知道如何對答,廣智又說:“世人都是樹上的葉子,終歸要化為塵土,多少救國救民,無非爭權奪利,其實樹葉落在哪裡,又有什麼區別?烏桕仍是烏桕,銀杏還是銀杏。”廣智雙手合十,默唸佛號,不理杜剛,微微轉頭對小和尚說道:“同光,你以為如何呢?”

這名叫同光的小和尚對答:“師父,我本想做一片樹葉,靜待四季輪迴,但又不知道風從何起;我又想化作清風,卻怕自己無心吹落了樹葉,同光願做樹下那堵牆,能庇護牆角的草木,不受風催之苦。”

廣智拈鬚輕輕點頭。杜剛見這師徒二人對答,將他晾在一邊,言談之間,彷彿言語頗為輕蔑,他嘴角微微一癟,心頭不很高興,但轉念一想,突然泛起一個念頭,他交代王興會守住陣地,不可輕舉妄動,扶著廣智,由小和尚帶路,偷偷往青峰寺而來。一路上見那小和尚,揹著廣智健步如飛,走了三里路,不用歇息,杜剛暗自喝彩。

原來杜剛昨晚做了一奇怪的夢,夢見坐在轎子裡,由四個人抬著,大搖大擺地進了縣城,兩岸百姓夾道歡迎。他心中暗自竊喜,但也不敢斷言夢主何吉凶,因此要來青峰寺求神問卜。他打了三卦,卦象都是順卦,又搖了籤,拿著籤文,要廣智破解。廣智感激杜剛救助了他一次,卻不認同他參與這割據之爭,又知這人心性平常,料想無能如何開導也不能點化,他所謂求佛問卜,無非是討個吉利,因此也不點破,輕誦佛號,只是不回答。

杜剛站在一邊,又出聲詢問說:“請大師指教,卦象如何!這次交鋒,主何吉凶?”廣智不願出言敷衍,只得有感而發,說了幾句謁語,他雙手合十說:

“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外無一物立,皆是本心生。”說完就閉了眼睛。

杜剛哪裡知道廣智心裡的想法,他邊想邊說出口:“哦,泥牛入水,那郭勳淇的炮彈打到水裡,打不到岸上,不正是泥牛入水嘛,又什麼什麼本來無一物,什麼什麼追風,這不是說郭勳淇不日就要煙消雲散,隨風而逝嗎?”杜剛學識有限,哪裡聽得懂這深奧的謁語,胡亂解了幾句,再問廣智,廣智心中苦笑,不再作答。杜剛也不在意,自覺是個上上籤,心滿意足回到前線。

世上的事情,偏偏有這麼湊巧,當晚黃昏時分,江安颳著南風,對岸就人聲鼎沸,不久便退兵而去,杜剛站在高處,掏出望遠鏡細看,只見對面的部隊一路北撤,越走越遠,待到天色將晚,已走得乾乾淨淨,看不見一個人。杜剛縱聲長笑:“隨風而去,這不是隨風而去嘛!妙,妙!青峰寺果然有些名頭。”王興會和三千連天寨將士也都歡聲雷動。

離城還有兩里路,李縣長就帶著何秘書一干人迎接而來,一路放起爆竹,百姓歡天喜地,杜剛騎在馬上帶兵入城,想著昨晚的夢境,心中躊躇滿志,已達巔峰。

李縣長在城裡大擺筵席慶賀了三天,杜剛說起青峰寺問卦之事,李縣長連忙下令:“快,快,有這樣靈驗的事,快備下香燭錢紙,咱們這就去青峰寺禮佛。”

杜剛喝得微酣,昂首闊步走在山道上,李縣長何秘書在左右相陪,二十多名親隨,抬了牲畜貢品,紙馬香燭走在前面,王興會帶著幾個兄弟,遠遠地落在了後頭,一行人往青峰山而來。這時候前面吵吵鬧鬧,隊伍停下,何秘書問道:“怎麼回事?怎麼停下了,前面怎麼了?”親隨過來回話:“前面一群猴子擋在路上搶劫貢品,驅趕不散。”

李縣長這時候也藉著酒意,撥開人群,撥出一直短槍,朝天響了兩響。猴類性子最是急躁,有仇當場就報,此刻猴群受了驚嚇,稍微往後退得一退,馬上又嘶叫著從四面圍了上來,齜牙咧嘴,表情更是兇悍,彷彿要將一干人等生吞活剝一般。李縣長吃了一驚,醉意全無。大夥背靠背漸漸退成一團,隨從中只有兩個人帶著槍,這會應接不暇。王興會帶了幾個弟兄衝上前來驅趕,卻也不敢開槍,不一會兒也被猴群圍在一起。

眼看大夥不知如何收場,杜剛醉意正濃,也不知道恐懼,他分開人群,往前一站,破口罵道:“該死的猢猻,見了本寨主,還不退下。”這時候奇怪的事竟然發生了,那群猴子一見杜剛,臉上表情嘎然僵住,像受了極大的驚嚇一樣,驚叫著逃開。當中一隻猴王,跑到路中間,雙手作揖拜了四拜,一聲唿哨,領著猴群四散而去。

杜剛一怔,醉醺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卻把李縣長、何秘書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嘖嘖稱奇,王興會也不明所以。驚呆了半響,李縣長才領大夥拜倒一片,說:“原來杜寨主果然是神人下凡,連野獸都懼怕拜服,想必身上有王者之氣,他日前途必不可限量,怪不得此次馬到成功,保住了漢安全城百姓,請受我等一拜!”

杜剛迷迷糊糊,見李縣長等這麼恭敬,高興已極,縱聲長笑,笑聲像怪梟嘶叫一樣,遠遠地向天空飄去,長久不絕。這件事在場的二十個人都看在眼裡,要不是親眼所見,世人都會相信這是傳說而已,然而這麼多人看見,由不得人不相信。親眼見到的事就會傳頌,連王興會後來也曾經多次和連天山的弟兄說起杜剛的這次“顯聖”,除了顯聖,王興會也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詞來描述當時的情形,後來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就在全縣傳開了——連天山出了一位真命天子,是猴王顯聖,帶領三千勇士趕走了唐師長三萬大軍,連百獸見了都下拜,從此滿城百姓都對連天山敬若神明。

其實當時的事,現場還有一人看在眼裡,他就是小和尚同光,他當時正在附近砍柴,聽見這邊槍響,連忙趕來,剛好目睹了所有的經過,他見大夥不明所以,又見杜剛得意忘形的樣子,訕笑了一會,也不願點破,自行走開。

原來廣智和尚心地十分仁慈,平時對待山上的飛禽走獸都倍加愛護,常常有野狗野貓前來寺廟偷食,廣智不忍心傷害驅散,情願寺裡僧侶不夠吃,也要分一半餵給群獸,久而久之,山裡的野獸對廣智都心生敬意,其中又以猴子最為聰明,猴子每次見到廣智在佛前膜拜,竟也學著作揖,廣智引為奇事,往往多施捨食物給拜佛作揖的猴子作為獎勵,從此這群猴子更是對菩薩佛像和廣智師徒都十分恭敬,有一隻猴王,甚至常在廣智打坐唸經時坐在一邊相陪。這群猴子這天擋在路上,搶劫貢品,因為一夥人當中只有杜剛是光頭,他一站出來,猴群自然認為杜剛是菩薩和尚一夥,所以立即讓開。同光跟隨廣智在廟裡幾年,山上少有信士抬著這麼多貢品而來,這麼多猴群圍搶貢品一事,雖然並無先例,但群猴禮佛敬僧的習性,他早已經見怪不怪。他當然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同光從小被父母送到廟裡出家,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本來見杜剛和王興會救了他師徒二人,頗有好感,想央求把他留在軍中效力,從此也好有了安身立命之處,這時候見杜剛忘形已極的樣子,心裡有些傷感失望,但片刻之後馬上轉為不屑和鄙夷。沒過多久,廣智和尚離世,同光掩埋好師父的遺體,把心一橫,離開了青峰寺,走出四川,在河南少林寺安身,後來紅軍佔領河南全境,他投到四方面軍中效力,從一名普通紅軍戰士做起,歷任班長、排長,營長……,他作戰勇猛無比,建功無數,在抗日戰爭中和解放戰爭中所向披靡,令對手膽寒。他,就是後來做到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將軍。

至於那群猴子,後來中原大戰爆發,接著又是鐵血川軍北上和南下出川抗日,戰火終於蔓延到整個川境,等到川中太平,已經是幾十年後一九四九年的解放前夕,這群猴子躲進深山老林,倒比世間千千萬萬流離失所的百姓過得安寧。時至今日,四川蜀南竹海、峨眉山一帶的猴子,見到遊人前來,仍會上前攔路討要食物,但唯獨不搶光頭,就是由此而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