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主公不顧百姓疲乏治下不穩便因怒興師而攻,必是徒勞無果不說,一旦出了差池,這勉強維持的四州之地將在頃刻間分崩離析,大漢何存?”“若主公所為的是大義,而非一己私怒,為了漢室,也為萬民,當暫斷興兵之念。”
隨著李基的話音落下,帳內其餘人等連忙也是跟著紛紛拱手而拜,齊聲複述了起來。
“為漢室,為萬民故,請主公暫斷興兵之念。”
片刻後,劉備抬起著還有幾分顫抖的手,抓著李基的手臂,不甘地再度問道。
“當真不能伐呂?”
李基給出著自己的答案。
“不伐呂,五年內,主公或能平定亂世,興復漢室;”
“一旦伐呂,最好的結果也不外乎與呂布兩敗俱傷,甚至再出幾分差池,這亂世或要拖十年乃至於二十年都未嘗不知。”
此前,呂布被刻意在邊境陳兵的李基嚇住,不僅沒敢以朝廷的名義駁斥“攤丁入畝”,甚至以一系列的官職爵位來安撫劉備。
可那是因為呂布不願丟了兗州罷了。
如今呂布治下已是叛軍四起,西側又有涼州聯軍舉兵來犯,一旦劉備再度興兵而攻,呂布只能放棄兗州退縮虎牢關等雄關。
如此一來,同樣是後方未穩的劉備能有多少兵力強行攻破虎牢關,最好的結果無外乎與呂布兩敗俱傷,耗費大量治理地方的時間與精力不說。
蟠踞在黃河以北的曹操,說不準會趁機摻一腳,興兵而去的劉備因此復現原軌跡中的赤壁夷陵之敗都不是不可能的。
屆時,無疑將會大大地挫敗劉備集團的銳氣,甚至要因此耗費不知多少年才能恢復元氣了。
曹操因赤壁之敗萎了多少年,蜀漢又因夷陵之敗耗費了多久才勉強緩過來,這對於李基而言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越看似臨門一腳,往往越是容易走岔了道。
如今的劉備漸成一統天下的氣候,若是也經歷這麼一下,李基說不準也得被氣當場吐血不可。
幸好,對於劉備而言,或許聽不進旁人之言,但李基的話卻是能夠聽得進去的。
更重要的是,劉備欲興兵伐呂所為的確實是大義,怒的也是呂布對於漢室的欺辱,而不是與劉協有多麼深厚的感情。
此刻,劉備已然徹底被李基說服,放棄了當即興兵的念頭,但心中尤有幾分不甘地問道。
“那子坤覺得何時才能伐呂?”
“三年!”
李基豎起了三根手指頭,斬釘截鐵地答道。“三年,三年後主公不僅是興兵伐呂,更將是一統天下的開始。”
三年!
這個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只要給李基三年的時間,憑藉著亂世中制衡極少的鐵腕手段,李基不僅僅能將豫徐荊三州徹底消化,更是能將一系列的改革真真切切地推行到治下的每個角落,為大亂後的大治打好切實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有三年的時間慢慢積蓄兵力,屆時可用的就不僅僅是揚州兵了,而是真正意義上能夠一次性橫推的大軍,以雷霆之勢掃滅群雄,避免漢人需要遭受連綿的戰亂之苦。
這一句話,不僅僅說得原本有些不甘的劉備滿是振奮,帳內一眾文武亦是忍不住目露激動之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