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基如此一問,原本正欲向李基問詢出兵計劃的劉備神色一頓。
劉備自然不相信以李基之智,還沒有知悉呂布當街弒君之事,更不可能還不清楚自己準備出兵的目標是誰。
明知故問,就是反對。
劉備微微沉著臉地追問道。
“子坤難不成也要反對出兵不成?”
在劉備不可置信地再三確認了弒君的情報,暴怒之下,便準備盡起大軍揮師討賊之時,壽春之中的所有文武全然都是反對之聲。
包括徐庶、夏侯博這等心腹,也是屢屢出言相勸。
無他,明眼人都能看出揚州兵連年征戰之下,也已經相當的疲乏,儲備的糧食也已經出現了緊張。
且劉備吞下了豫、徐、荊三州之地不久,都是需要時間才能消化的。
因此,劉備一意孤行要出兵伐呂,自然是由上到下幾乎是一片反對之聲。
可反對之聲再多,顯然都動搖不了劉備的決心,頂著壓力開始籌備出兵事宜,甚至劉備本人都直接搬入軍營以表伐呂的決心。
劉備緊急將李基召回,除了是心裡同樣對伐呂沒底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得到李基的支援,繼而能說服一眾文武。
此刻,李基迎著劉備的注視,正色道。
“若是說主公決意伐呂之事,子龍已在途中告知,但……”
李基的聲音漸高,拱手而問。“基還是斗膽想問一句主公此番出兵伐呂是為私慾,還是為大義。”
同樣的舉止,出發點的不同,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李基對於暗中推動呂布弒君之事,所為的就是大義,而非私慾,所以即便是揹著劉備所為,亦是俯仰無愧天地。
對於大漢帝國的復興而言,劉協只會是阻礙。
李基的心中有著與劉備的君臣之誼不假,但所追求的卻是這片土地再現輝煌,永不再遭異族鐵蹄所踏。
因此,李基不會忌諱於對劉備有所隱瞞的小節,而不去作為。
而此刻面對著李基的詢問,劉備幾乎是脫口而出地答道。
“呂賊當街弒君,視我大漢於無物,視漢室於無物,若不出兵討伐誅殺,豈非人人效仿?當是為了大義。”
“主公豈不聞恃眾以伐曰強、因怒興師曰剛、國亂人疲舉事動眾曰逆,若主公乃為大義而興兵討賊,何舉強兵、剛兵、逆兵而往?”
“一旦勢逆,折戟沉沙,主公將成大漢之罪人矣!”
與其餘文武面對劉備只能小心勸說不同,李基幾乎毫不客氣地開口進行著沉聲駁斥。
這一番話令劉備臉色一僵,感到有幾分掛不住,反駁道。
“何以言罪?”
李基朗聲而道。
“今漢室傾頹,前有董賊,後有呂賊行那大逆不道之事,敗壞朝綱,視漢室如無物,今甚行那當街弒君之惡。”
“四百年之大漢已是千鈞繫於一髮之間,全賴主公之崛起方護著幾分大漢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