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餘老先生看完最後一個字,默默的合上了整本書籍。
隨即怔怔的望著夕陽落下的天邊,不斷的回味著。
這本書,雖然是寫情,以“情”為全書的主線,可並不是那種全然是情的言情武俠,而且將“情”融合到了江湖世界裡。
在整個歷史的背景下,格局宏大,比起《射鵰》而言,餘老先生覺得更具層次感,可餘老先生同樣清楚,因為小龍女失身這樣的情節“冒天下之大不韙”,定然會有很多讀者不理解,在評分上不及《射鵰》,可從作品的水準上,絲毫不差。
家仇國恨,兒女情長。
……
“原來如此……”
另外一邊,武俠新家李子樹忽然間悟到了很多。
家仇國恨,兒女情長。
為國為民,生死相許。
這本身就不是矛盾的。
自古以來,夏州就有舍小家,而為國民的情懷,就如同郭靖一般,所以郭靖才是“俠”的代表,在最後襄陽城大戰的時候,面對女兒與襄陽城,郭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選擇了襄陽城。
可楊過和小龍女不同,他們經歷了太多,將自己的愛情視作一切。
他們代表著與郭靖完全不一樣的形象,在這世界上,並不是只有捨棄家庭,為國為民才是英雄。
比起戰爭,比起爭鬥,他們更想要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才在襄陽城大戰後,在結局的時候並肩而走,隱居於世。
老賊在之中給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情感設下過非常多的障礙,這些障礙,代表著很多很多,才能夠最後鑄就這場超越世俗的愛戀。
世俗禮教,貞潔觀念,這些都是現實對理想的壓迫。
楊過不是郭靖,即便看遍世間繁華,十六年後,心中卻始終牽掛的是姑姑小龍女。
真實與否,或許不重要了。
作者的意思,李子樹好似能夠領悟一些。
作者明明知道世俗險惡,難尋真情,卻願意選擇將這份美好寫了下來,留在心裡。
李子樹知曉,自己這輩子都忘不掉這個故事,即便是三十年後,四十年後,李子樹再度回想起當年的這個故事之時,或許會看到。
少年時期的楊過與小龍女,攜手在終南山的樹叢裡,看著落葉陣陣,看著夕陽晚霞,彼此相視,嫣然一笑。
眼裡再沒有別的風景,只有彼此。
這樣的故事,是理想,卻也是美好。
……
在前世,一說到神鵰,萬千讀者們立刻就會想到愛情,就會想到楊過小龍女,就會想到曠世絕戀,甚至忘卻了神鵰中的很多故事情節,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