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章,熟悉的“華山之巔”。
其實所有的讀者都清楚,比起《射鵰英雄傳》所有英雄豪傑都在追逐的華山之巔,《神鵰俠侶》的華山之巔,華山論劍,並不是關鍵的主線劇情。
所以前世很多讀者說什麼,“華山論劍一屆不如一屆”或者說“華山論劍沒意思了”,那是肯定的啊,《神鵰俠侶》中,這情節壓根就不是主要的劇情,當然沒意思。
最後一章來到華山,是給整本書畫上一個句號。
而這個標誌性的符號,就是華山論劍。
……
“嗯?”
李子樹讀到這最後一章的內容,逐漸眸光閃爍。
這結尾的內容,並不是並非比武論劍,卻是少林寺的覺遠大師和他的侍童張君寶的出場!
“張君寶!”
“張君寶!”
這個名字,很多讀者都相當熟悉,張三丰!
即便沒有任何武俠的詮釋,張三丰,都是道教武當的知名人物,顯然在最後一章出現,是在為武俠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做鋪墊。
“《九陽真經》?”
“嚯!”
《九陰真經》出自《射鵰英雄傳》,是極負盛名的武學秘籍,博大精深,威力無窮,在《射鵰》中的故事就不必贅述了。
聽上去就與《九陰真經》齊名的《九陽真經》,豈不是也是牛逼克拉斯的武功秘籍?
“這樣看來,張君寶是第三部的主角?”
“應該是這樣。”
“郭靖與楊過的傳承,楊過與張君寶的傳承嗎?”
在《神鵰》最後一章的故事之中,楊過傳授給了張君寶幾個招數對付惡人,而這個年紀不大的少年,卻已經體現出了俠義之氣!
讀者們期待的同時,翻看最後的幾頁,卻有些依依不捨。
無論這本書有著再多爭議,可到了最後的時刻,這些情感都是真實的,他們不捨!
“洪七公,歐陽鋒都死了……”
“武俠世界改朝換代了。”
“哎。”
洪七公和歐陽鋒,都不算是《神鵰》中的主要角色,可依舊有著一段令人動容的劇情。
那就是歐陽鋒與洪七公在華山大戰數天,最後恢復記憶,與洪七公“相逢一笑泯恩仇”。
兩人擁抱而死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