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事是好鬧的嗎?
一個不小心被當成叛逆打死也就打死了,便是當時不被打死,往後又該如何?
這種事情是經不得深想的,老百姓也大多沒有深想的概念,他們只是本來就很能忍,倘若給點鬆動,還可以更能忍。
病遷坊裡,每日其實還是會死人。
大蒜素不是鏈黴素,雖然其功效非凡,但對鼠疫的針對性畢竟有所不足。
可即便只能治癒五六成的病人,相比起原先十病九亡的恐怖,也足夠使老百姓緩過來許多了。
更重要的是,大蒜素的原料,它夠平價,夠便宜呀!
江慧嘉同時向眾醫者公佈了大蒜素的提取方法,公佈時,有人提出疑問。
畢竟時人莫不秘技自珍,一道秘方是何等珍貴,如大蒜素這等堪稱是劃時代存在的藥物就更不必說。
江慧嘉只需把持這一物,哪怕她就是個草包呢,都足夠她獲得無窮聲望,無盡利益了。
更何況她並不是草包,相反還是個醫術極為高明的頂級醫者,與此神藥豈不更是相得益彰?
江慧嘉只說:“諸位既然來此治疫,必然都是懷有大愛仁心,崇高醫德,算得上是真正的醫者。寶劍便當贈英雄,向諸位公佈蒜素提取法,我覺得值得。”
其實能來這裡的,還真未必都是真正有大愛仁心的。
大愛仁心這個東西,太高太遠了。誰都不是聖人,便是聖人,亦有人性私心呢,誰又敢保證自己真的可以決然無私,只存大愛?
可既然大家又都還是普通人,江慧嘉就覺得,對誰也不必太苛責。
也不必管是民間大夫還是太醫醫官,既然能來此處,更不必分辨他們來的原因是單純還是複雜,總歸他們來了,就是冒著生命危險在與疫病抗爭。
這難道不是醫德的一種體現?
難道算不得是人性光輝在閃耀?
正是因為人本身就是存在無數私心雜念的物種,他們在種種私心之下,仍然能夠做到置身危機,迎難而上,江慧嘉就覺得,這是值得尊敬的。
後世常流行一句話,這話大約是出自《聊齋志異》,說的是:“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江慧嘉對此卻不大認同。
她覺得,只要為善,不論有心無心,既然結果是“善”,就應當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