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奧運會呢?那麼多的專案,準備好了嗎?”
“一直在準備,不過沒有準備好這一說,因為在正式完成比賽之前,其實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準備。”
“和學業不衝突嗎?”
“不至於,無非是該訓練的時候訓練,該學習的時候學習。”
“時間上,安排得過來?”
“每天二十四小時,說長不長,說短其實也不短,別人我不好說,反正我這邊勉強還能運轉。嚴格意義上講,只要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訓練強度,當訓練成績達到一定水平後,再接下來主要就是看賽場發揮了。所以其實我每天訓練的時長,並沒有外界認為的那麼長。平均每天四到六個小時吧,週末兩天訓練比較系統,其他時間就儘可能地保持狀態。”
“那你對自己這段時間的訓練成績還滿意嗎?目前具體是什麼樣的水平?現在最大的短板是什麼?各種場外因素,對你的狀態會有影響嗎?”
“你問得太密集了,不過我可以總結概括地回答一下。就四個字,都挺好的。”
“所以也根本不會受場外因素的影響?”
“不會。”
“太好了,那我預祝你在今年的奧運會,取得好成績。”
“一定全力以赴。”
江森和王智一同起身,兩隻手輕輕一握。
錄影棚現場,有閃光燈咔咔閃爍了幾下。
“江森,要不要辣椒醬?”
兩天後,西南航空的某返滬航班上,江湖暱稱養豬員的航班空乘,推著推車過來分發晚餐。坐在機艙過道旁的江森,從前天的記憶中回過神來,微笑對空姐搖搖頭。
那年輕空姐眉目含春地多看了江森一眼,放下晚餐,不捨地推車離開。
在江森身旁,一臺貼著央視臺標的小攝像機,這時又探了過來。
負責採集bj奧運紀錄片素材的廖峰和他的助手,這回是跟著王智他們一起來的。王智收工離開後,廖峰又在田管中心的川西分中心,跟拍了江森兩天。
於是今天就跟著江森他們一起登機,明天還要拍一下江森新學期返校的鏡頭。
不過可惜的是,田管中心這邊有訓練保密要求,他這回拍完,下次最快也要等到七月份,江森去bj集訓的時候了。中間錯過四個月的素材,著實遺憾。不然的話,他非得單獨給江森做一部完整的紀錄片出來,一口氣拍他個三四五六集。
江森已經非常習慣,被人這樣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
剛剛過去的兩天,隊裡為了保險,每天在跑跳專案上,只讓他做一些無法讓人看出全貌的訓練。比方400米訓練只練前30米的起跑,1500米乾脆換成3000米熱身,絕不讓廖峰的鏡頭,捕捉到任何會洩露他真實水平的畫面,但同時放在紀錄片裡,又絕對夠用。
而其餘更多的時候,他都是在做和器械相關的技術訓練,跨欄、跳高、撐杆跳……這些既不是他的強項,也不是他的主項,放在十項全能裡,成績稍微不那麼好,也不會惹來非議。
總而言之,盧建軍確實是想了辦法,來應付這些外界的關注的。
江森吃得很快,呼呼幾口,就解決掉了味道還行的晚飯。
晚飯過後,飛機窗外的天色,也開始慢慢暗了下去。
機艙裡的光線,不一會兒,就跟著變得昏暗。
江森找了個舒服的位置,仰頭靠坐好,戴上眼罩,老苗還給他披了條毯子。艙內辛苦了一週的森之隊全體,此時也都不再說話,有人很快就打起了呼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