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不必擔心,弟子是久來未曾以肉身磨練,南疆氣候,又到底於東鄉不同,有些水土不服而已。”我同他站至一處,並行玉階右側之列,同眾仙師並道,和左側文武群臣並上大殿去,思緒電轉間,四周有禮樂作古音鐘鳴,飄祭雲燻火,腦海中那冰冷為深藍籠罩的面孔似淹沒幻化入其中,漸松開對我心神的壓迫。我為表心之靜安,低聲同子非道:
“只是談判之事,終於不順利。唯乍神態度堅定堅決,不僅拒絕喀朗大神之提議,對天尊,亦情止粗暴,便不知今後會如何進展了。”
子非聞言,面色亦同我先前所感,複雜綜錯。我見之便有了猜測,只那時殿門敞開,禮樂聲高昂,眾禮官齊唱:“行至於堂,佈德於惠,禮儀殿下,抵上皇天。”擊鼓鳴樂,以百官諸仙並進之大禮開堂。我抬眼望去,唯見成排人群分隔,仙凡兩分,似長生不可共享,天塹難越。黃袍玉旒既現,百官跪拜,口稱萬歲,而右側,眾仙師身環靈蘊,唯躬身微禮,不曾屈膝。
“諸卿免禮。此日不逢五遇十,本無朝會,且,大道為隱,國政不亂道法,於常制,本不應驚動各路仙師,只此事前朝未見,古法無依,朕無奈,不得不壞禮行事,先為自罪。”
我聽那年輕天子抬聲道,自椅上起身,便要同諸仙師行禮,司儀惶恐上前阻止,我身邊亦有人影所動,邁步如前,朗聲道:“陛下不必向我等行禮。天子乃九五至尊,乾元所選,吾仙師為從上天之雷震,隨清陽之巽風,唯承天之志,豈可淩天?”
子非聲揚朝堂之上,清遠卓越,足見其功,他既勸說,又舉手中拂塵,恭敬問:“還敢問陛下遇何等難事,吾等可為之分憂?”
那少年天子,我抬眼看去,雖皇袍玉冕,面目見卻有鐵青,似木氣甚不足,容色疲倦,聞言停身,面有笑容,緩緩退身,重新落座,目視子非,道:
“俄大人之美諫,朕心領意會,不可不受。”他言罷略以手捂唇,呼吸急促,禮官忙幫扶,為他所阻止,複平複呼吸,望下道:“正好,朕聽說俄大人曾為天尊出使西土,頗通西土文字,此事,或交與您宣讀,最為妥當——朕之學士,雖已代為翻譯,終無對證,還恐不妥。”
天子道:“請您上前來。”
此言既出,百官微動,仙師嘩然,我雖面上仍有笑容,卻憶前月在南山種種,尤其是恩裡士等人之對話,頗生兇險之感。我抬眼,見子非回頭望我,眼神閃爍。我二人卻不得對話,便得他上前,抬起桌上一物件,卻不是奏章——而是一西土模樣的信紙。眾人自不必說,我見子非之面目,已是煞白。
那信件不長,子非略加瀏覽,平日溫和的面目已轉為嚴峻肅穆,雙眉緊縮,沉默片刻,終開口,聲音低沉:
“……吾國王,厭能大神之選民,那統治西土麥裡索,瑪西納和阿利蘭諸國的神聖的安亞欽二世,其威名已遠播整個西部世界,今遣使團於東鄉天子,願塑連分隔我東西二界萬年已久的通路,交商化約,使航船行諸口而鐵道接各處。今吾國王遣其最受信任之堂兄,可靠,可敬之受帝國所封的騎士,亦供職於上議院的塔希裡勳爵於貴朝,願得貴朝以友善,智慧和公正,妥善接待。吾國王盼望二地科學文化交往之未來,誠祝天子身體安康。安亞欽二世的禦前首相,揚格利奉上。”
子非念道,語音已畢,顯然此信結於此。文物官員聽後俱反應激烈,便可猜測先前那翻譯版本,恐同子非不同。側耳聽來,多是憤懣不滿於此信件語氣竟如此傲慢乖張。那少年天子示意眾臣肅靜,效果甚微,蓋因眾仙師,甚也無法自持平靜,方是子非抬眼,低喝道:“肅靜!”堂上才止。
“朕便猜測,學士恐是尋了不妥當的翻譯,呈交於朕了。”天子無奈抬眼,同子非道:“幸得俄大人博學。”他又沉默片刻,方下視眾人,敘道:
“諸卿已聽俄大人之轉讀,大約明白事因。此信速矣,乃由一隻西土機巧送來,至於其所言的‘塔希裡’勳爵,鐮州人報,已在北海登陸,被俄國公派人攔下了。俄大人可有聽說此事?”
子非顯意外。
“家親尚未告知我,臣斷然不曾聽聞。”他緩道,顯然心亂,速而恢複平靜,同天子詢問:“臣明白了——陛下盡日召眾仙師來,是願以吾之海志博文通識,以堂論對此來使的應對之法罷?”天子笑而點頭,只是疲倦,對朝下眾臣,右側仙師道:
“正如俄大人所言。本朝雖與北荒小國,南疆諸部,建有邦交,此番從西土有使而來,自是歷史來第一回。朕雖為天子,對祖宗社稷,興國安邦之上,尚是後生晚輩,如此大事,不敢不問九卿,察之於仙師。諸仙師,以為此來通交往之事,究竟是何意,是否可行?”
眾人面面相覷。子非面色已暗沉,諸師兄在我身邊,也多看我,只是我二人於剎山天尊不在時,如何敢言?我見子非思索,應是決定與天子私下談論,暫以神事不可國計作結,卻聽有人已開了口:
“臣以為此事斷然不可。臣隨俄大人一同出使西土,見其民俗與東鄉甚異。彼處民眾信奉厭能上神不若我民景仰天尊,有嚴格訓禮,必拜厭能上神為至高無上的主宰,禮於天主堂,不信祖宗祭祀,反信‘天堂’,‘地獄’,崇尚往世,如此民俗不同,誠難交彙,不可深交。”
東都名爵之家主,海家的海矜天率先道。天子聞言頷首:“海大人所言,想必也是許多官員的擔憂。我二地千秋不曾交往,必是彼此陌生不通,何以如今忽然要建交問好?朕不解其故。海大人所見,那處人民是如何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