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作坊比較特殊,她乾脆僱了王滿福幫他看門,反正白日裡孩子們都在她家待著,王滿福一大半的時間也在她家,這工作也累不著他。
王滿囤也是相當贊同她的這個做法。
灌肉腸的肉餡剁的要比餃子餡粗曠了許多,因為剁的太細,就沒有那種肉腸的口感,吃起來沒有嚼頭了。
調料也就大概還是那幾樣。
五香粉、花椒粉、姜粉、胡椒粉、鹽、糖、磨碎的蝦皮(阮湘後來還在裡面加了曬乾的其他海產品,比如說蛤蜊。),還有適量的高度白酒。麻辣味的也就多一個辣椒粉。
肉餡拌好之後,會醃製上大半天,或者整個晚上,因為現在的天氣實在太冷了,大自然就是天然的冰箱。
灌肉腸的工具,是她特意找謝木匠定製的,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因為阮湘也解釋不清楚,只能一遍遍的嘗試大小,才做出來一個。這個灌腸器類似於針筒。
哦,對了,她還特意讓柳氏在村裡的婦人那裡,收購了一批棉線,因為鎮上的棉線太貴了,她最近是能省就省。
肉腸的長度,她規定的大概就是不能超過十厘米。
繫好的肉腸先用竹籤紮上小眼,用來排氣,再把它們掛在竹竿上,晾上一晚上,讓腸衣和肉餡更好的貼合在一起。
第二天,涼水下鍋,這裡的水一定要,淹過肉腸,小火煮至少需要煮個半個時辰,才能出鍋,為了讓肉腸均勻熟透,蒸煮的過程中,還需要翻轉幾下肉腸。
煮好的肉腸繼續掛在竹竿上晾曬,等他們完全冷卻以後,再進行第二次儲藏。
這種肉腸,或煎來吃、或煮來吃、或炒來吃,都行。
而且攜帶方便,已經上市,便被哄搶一空,阮湘不得已又增添了幾個人。
因為她還要增添了雞肉腸,方圓十公里的雞也步入了豬豬們的後塵,鄉親們可高興壞了!
阮湘賺了錢卻一點也不高興,因為最近總有人明裡暗裡朝她打探著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