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缺一,則獨木不成林。”
范仲淹連連搖頭:“老夫自認,算是生在了一個好時代,碰到了陛下這樣的聖君,會聽取老夫和一些忠臣之臣的意見,這才讓北宋稍好一些。”
“但老夫在朝時,卻不會站在陛下的角度去考慮社稷,而是以民為本,因此則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那,何又為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江逸繼續問。
范仲淹說道:“當年,老夫做通判時,則為處江湖之遠,這個時候,老夫已經無法左右朝政,能夠對百姓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若老夫還多憂民,而少憂君,那陛下很容易會將老夫的話置之不理。”
“倘若老夫沒有話語權,又不站在君王的角度想問題,那麼君王就會認為,你一個個小小的通判妄議時政,是在說朕不愛民麼,是在認為朕是昏君麼,是認為滿朝文武不及你一個麼?”
“陛下,一定會如此想。”
說到這時,范仲淹抬頭望向一碧如洗的天空,面露惆悵。
江逸和觀眾們十分仔細地聽著,觀眾們恍然大悟道:
“看看!什麼叫做情商,這就是啊!”
“哈哈,不愧是小范老子,真是一點就透了,難怪朱熹都這麼誇他!”
“我之前還不懂這兩句話呢,範先祖這麼一說我就懂了,原來還有這層含義,默默地記下來寫作文!”
“Oh,原來你們華夏人也不全是像岳飛一樣沒腦子的嘛!”
外國觀眾突然帶起了節奏,開始不斷拉踩:“要我說你們也別說岳飛為武聖了,你們應該更喜歡范仲淹!”
“沒錯,岳飛不行啊,他沒有政治頭腦,比范仲淹差遠了!”
“嗯嗯,做人不要太岳飛!”
許多外國觀眾隔著螢幕笑了起來。
他們情願華夏多一些人學習范仲淹,也不願意華夏向岳飛看齊,岳飛光是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足以讓許多異族膽寒了。
這是多牛逼霸氣的人才能說出這麼霸氣的話?更重要的是還不是吹出來的,要是人人都有岳飛這樣的心志那還得了。
彈幕裡再次發起了一波罵戰,典藏華夏的國家化看似是臺與臺之間的較量,實則發展到現在,也成為了觀眾之間的一種較量。
這種較量對華夏而言是好事,說明外國人開始受我們的文化影響了,他們開始討論起了我們的歷史人物,論起了我們的文明,用不了多久,全世界都會知道,我華夏文明之璀璨多樣,之浩瀚無窮。
文明方面,我們要做的不是西化,而是要讓西方東化。
雖任重道遠,但在江逸和華夏臺,以及大部分華夏觀眾的努力下,總算邁出了關鍵一步。
然而。
就在這時,江逸突然提出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