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怎有如此之多的學子?!
范仲淹吃驚了,他心情忐忑地問道:“後世,竟有如此多的學子?”
“是的,後世有十四萬萬人,在校學子如今有二萬萬多人。”
“二萬萬多的讀書人?”
范仲淹眼珠子不由自主地睜大,激動地拍掌跺腳:“嗨呀!竟有如此多的讀書人,妙極,妙極!”
范仲淹覺得這是自己一生中聽到的最好訊息!
即便在最富的宋朝,讀書人的比例也遠不如後世,後世能做到這點已然絕妙!
“先祖,這都和如您一般的先祖,以及近代,和我們現代國家重視教育的程度有關啊。”
江逸微笑著說:“華夏從古至今,一直都在重視教育,從孔夫子的有教無類,再到科舉制的出現與發揚,再到後世之九年義務教育和國考制度,都是我們重視教育得來的成果。”
“也正因此,晚輩才能有勇氣說,華夏的新一代,基本不存在文盲了,大家都可以讀書寫字,都可以靠識字之能去學習和接觸更多的事物!”
“難以想象,實在是難以想象!”
范仲淹雙眸泛起淚光:“如此一來,寒門子弟亦能有書讀了,後世做的好,做的好啊!”
“先祖,可還記得,您當年在蘇城也開了學府?”
江逸問道。
范仲淹不假思索道:“你說的是景祐元年(1034年),老夫當知州的時候吧!”
“是的,後世典籍記載,您當年從睦州改知蘇城,在蘇城南園買得了一塊風水寶地……”
時空之鏡畫面一轉,出現在了范仲淹剛到蘇城,打算建宅之時。
臨時宅院內,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走上堂前,正對坐在主位上的范仲淹說道:“範公,老朽乃蘇城的風水先生,今天特來為您介紹一塊寶地。”
“哦?何處?”范仲淹饒有興趣道。
老者指了指外邊道:“就在滄浪亭西邊的荒丘。”
“老朽早知範公賢明,得知您來蘇城時,老朽便已在蘇城尋找寶地。”
“老夫仔細看過了,那條街筆筆直乃龍身,街上的石頭是龍鱗,高聳的北寺塔是龍的尾巴,龍頭就是那塊荒丘,且不觸帝王之氣。”
“範公若是能買下那塊寶地興建住宅,一來可以鎮住風水龍頭,二來,子孫後代會科甲不斷,連連考中狀元做官。”
“真有此事?”范仲淹眼眸驟亮。
風水先生點頭道:“是也,老朽豈能欺騙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