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感受到海風襲來,看著崇禎這副模樣,心中亦是五味雜陳。
現在想想,崇禎皇帝的話確實沒有錯,大明的官員,可真是害苦了他和百姓。
沒有堅定、大公的治世能臣,再加上腐爛且欺上瞞上的大明官僚體系,導致崇禎皇帝很難知道地方上一些真正的苦難。
這樣一來,很多舉措即便正確,執行下去也就變了味,可當彙報到朝廷的時候,卻又是一副執行到位,卻又意外頻發的說辭,崇禎能怎麼辦?
他無法一個接一個地去看,歸根結底,他也只是一個承受了亡國之禍的君王而已,要說亡國之過,根源還得看前幾朝。
作為末代君主,他能做到和百姓同甘共苦,能竭盡全力地嘗試,不擺爛,不苦百姓以利自己,單就這點就值得尊敬。
至於他在政治上的那些舉措,或許,真就是身處在那個時代,不得不為的事情吧。
到了那副局面,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他最大的過錯,就是戰和不定,在軍事戰略上屢屢犯錯,導致本該一兩年後就削減的賦稅一加再加!
否則,那些武將但凡能有一個堅定的支援,李自成早就歇菜了,壓根就發展不起來。
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武將,也早就可以專心地抵禦外敵,如此一來,朝廷的三餉最起碼可以去掉一餉,讓百姓們得以喘息。
可惜……
江逸站在貨船邊上,眺望著面前洶湧的波濤。
大江東去,浪濤已盡,歷史的長河就像是這海水一樣,層層相繼,奔流不息。
已經流到盡頭的水,又怎能再回到源頭呢?
“太祖爺,晚輩,知錯了……”
朱由檢朝著朱元璋叩首而拜。
“朱由檢,那麼多武將為了大明喪命,你是大明皇帝,為何要如此憋屈的死,為何不提劍與李自成一戰?”
朱元璋負手而立,背影顯得無比高大:
“難道老朱家的人失去了權勢,就會失去面對敵人的勇氣麼?”
“老朱家?”
朱由檢眼前一亮,隨即,又不自信地自嘲道:“晚輩,還能算是老朱家的人麼?”
朱元璋長嘆了一口氣:“你若苛捐雜稅去享樂,鐵定不配,朕第一個就要砍了你!”
“可你,終究還是為了大明的天下和百姓,江山到了這副模樣,已經怪不得你了。”
“晚輩,叩謝祖宗諒解!”
朱由檢跪趴在朱元璋腳下,頭不斷地抬起,下落,“咚咚咚”的磕頭聲,響徹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