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隻手一揮,時空之鏡憑空浮現,傾盆大雨似乎在這一瞬間被隔開,只從兩邊落下。
畫面中,出現了開禧年宋寧宗趙擴時期的景象,周遭佈滿刀槍劍戟。
江逸說道:“開禧年後,宋朝壓力倍增,要同時抵禦蒙和金國,在這期間還出現了一場開禧北伐。”
這次北伐前,他們還想請先祖做官來著,但朝廷壓根不知道,這時候先祖病得有多嚴重。
不,或許,他們是知道的。
不妨再大膽一點,朝廷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著找機會整死他呢,怎麼可能不知道,怕是得知他重病後,做夢都在笑!
江逸想,所謂的起用,不過是在準備北伐前,做給一些主戰派和老百姓看的吧。
看!朝廷是要決意北伐的,我們都要起用辛棄疾了!
哎!
但是嘞,他自己因為病重,接受不了我們的起用,這就跟我們朝廷沒啥關係了吧?
反正呢,仗肯定是要打的,誠意嘛我們也體現出來了!
至於辛棄疾,誰管他病得有多重呢?
為朝廷忙碌一生,到老了,連生病,都成了朝廷拿來利用,甚至是諷刺的工具。
你不是想要北伐嘛,我現在給你個機會,讓你有個實權官噹噹,你倒是來朝廷啊,怎麼不來?
哦!你來不了啊,那就怪不得我們了,可惜,太可惜了!
唉,現在想想,辛棄疾的苦,何止於青年和中年時期?
想想,韓侂冑之所以決意進行開禧北伐,還是辛棄疾勸的,他當時就在臨安斷言金國必亂必亡,朝廷應該有所行動!
韓侂冑就是聽了他的話才下定決心,三思許久之後,還是決定起用他。
若這般想的話,結合當時主戰派佔優勢的背景下,也有可能他們是真心想要起用辛棄疾,最大程度的激烈各方主戰派。
只是由於古時候交通不便,導致辛棄疾重病了都沒人知道,這才出現了任命到達之後,辛棄疾沒法赴任的尷尬局面。
給了希望,又讓他在垂死前一點點絕望……
最終,他只能眼睜睜的望著北伐進行,自己卻只能躺死在病榻上。
至於朝廷到底是安的什麼心,江逸想,可能還得對話韓侂冑或其他人才能知道,但韓侂冑這傢伙說實話完全沒有對話的必要。
於是,便將這個想法拋諸腦後。
可恨的是,《宋史》在這件事上,居然還譏諷辛棄疾久不得志,為規取功名而晚節不保,不僅未體諒他暮年未伸壯志的處境,還添上強烈的政治和個人主義色彩。
作為二十五史之一,《宋史》由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的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編撰者中也不乏前宋文人。
可想而知,當時的文人對辛棄疾有多大的惡意!
再加上作為效忠元朝的中原文人,迎合元朝統治者的需求,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涉及原則,因為他們壓根就沒幾個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