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有許多別稱: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過中秋的風俗由來已久,一直是搞大型祭祀活動為主,直到了唐初開國才被列為舉國同歡的固定節日。
中秋賞月自古有之,但吃月餅對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是個新興事物。在唐初開國時候,還沒月餅這個說辭,其原形就是‘胡餅’。傳說當時有經商的西域客商向唐朝開國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品嚐。
從此‘胡餅’成為軍中祝捷的特定食品,直到大將軍李靖征討西胡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全軍將士頭頂明月迴歸故里。與家人父老團圓,喜嘗‘得勝餅’慶祝後,‘月餅’一詞廣為流傳。象徵勝利、團圓的‘月餅’才得以源遠流長。
糖這東西不多,售價高,一般人想吃個甜餅子有點困難,以鹹月餅居多。這年頭還沒有形成舉國互贈月餅的風氣,自給自足,按照自家的能力做味道,攀比之風尚未形成。
由於是節氣,花露水作坊早早就收工放假,二女中午就趕回來過團圓,穎則從早就沒出門,興高采烈的集合了家裡所有僕役,每人三十文加六個雞蛋的小紅包打賞下去,聚家沸騰。
由於家景逐漸改善,逢年過節裡的紅包穎打賞的豐厚。賞多少,怎麼個賞法,我從不插手,穎在這一點上比我強的多,拿捏的恰到好處。什麼時候緊,什麼時候松,分寸尺度要掌握地恰到好處,精明和吝嗇是兩個概念。穎充分的體現了前者的含義。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像模像樣的穿戴整齊,二五八萬的坐在正廳的大椅子上,一聲不吭,任憑穎和管家賬房三人舉行分紅儀式。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慈禧太后,要說我這人也算敬業,當傀儡當的心安理得,從來不搞‘戊戌變法’那一套。垂簾聽政嘛。既然婆娘比我有本事將家業打理的更好,就沒有處處爭風地道理,男子漢的氣概是要在關鍵時候才表現的,該咱出場的時候就絕不能演砸了,不該咱出場就老老實實的吃喝拉撒。別人看不過眼說點風言風語只當他放屁。
二女是個好姑娘,雖說出身高貴,如今也過的滋潤,但對家務活從來不排斥。在家裡遲早手裡都捏個小活計在忙活。刺繡啊,小零碎飾品啊,她都乾的津津有味。往常都是陪我和穎坐在炕上,邊聽我倆說話,邊做點小手工。由於不說話,練就了一套眼神**,大眼睛明亮靈活,用起來風情萬種。各式各樣的含義從眼神地交流中泊泊而出。每這個時候,我就忍不住將她抱懷裡親兩口,小模樣太讓人心疼了。
二女拿了幾個打月餅的木頭模具坐在我跟前細心的擦洗,模具雕刻的精細,紋路多,清潔起來比較麻煩,這活就適合二女這種細詳人,她喜歡在我跟前展示自己的細膩一面。管這個工作地雜役可以偷懶了。
“今天我給程家裡打了招呼。下月就能把貓眼送來,心裡別惦記。”早上程初帶了厚禮風塵僕僕的趕了過來祭奠了王修老爹。名義上是師傅,過十五多少要意思一下。順手討要了一罈變蛋加五罐蛐蛐,主要是蛐蛐,一定要能征善戰的那種。聽口氣是比較十萬火急,好像他程家要垮臺的樣子,反正老爺子已經下了死命令,再打敗仗就要放火燒家產地意思,很惡劣的老爺爺。程初臨走時候說訊息讓我感到欣慰,秦鈺已經到了武功,由於要接手關內門戶的軍務防禦,所以留在那裡熟悉一下軍情地形,反正這次交接是給明年程老爺子出塞做準備,只要年底前趕回來就成,朝廷不會怪罪。見二女大眼睛流露出喜悅的神情,“夫人又不在跟前,你眨啥眼睛,說話嘛。”棉花搞的我這些日子忙的和攆狼一樣,好幾天沒聽二女說話了。其實二女的話音很柔和,一字一板慢條斯理的聽著舒服。
“棉被子蓋了暖和,謝過夫君。”二女起身擦乾手上地水漬,倒了杯熱茶給我,“貓眼不著急,是二女貪心了,千萬別當了正事。”
“是好事,我當然要當正事來辦。”二女平時喜歡亂抹亂畫學大人打扮,可首飾啥的都是挑了穎不要的用,平時從沒有過分的要求。這次能提出要首飾的確不容易,穎要不提我根本就不知道。看了看二女的小模樣,心裡有點內疚,平時粗心慣了,一直把她當小丫頭對待,從來沒想過要給她增添飾品,看來真是大姑娘了,以後給穎置辦的時候要同樣有二女一份才是。愛憐的摸摸她小臉,“是大姑娘了,愛打扮是好事,往後看了什麼順眼地玩意直接給我說。”
“讓夫君費心了,是妾身不對。”二女轉到身後俯我背上,輕聲解釋道:“都是老四不好,她拿了大顆地貓眼顯擺,說是夫人給她的,二女心裡不服氣,才找夫人要地。”
怪不得,就說二女平時沒這個習慣,原來是吃老四醋了,和我沒一點關係。給穎當丫鬟的時候,她絕對沒這個想法,因為我的到來,這一年裡穎變了心情,對二女當是親生姑娘一般又寵又慣,二女也逐漸對穎有了依賴,感情上親近不少。老四拿了她姐給的東西在她跟前顯擺,二女自然不樂意,非得從穎手裡要一個才算報仇,可穎打首飾時候把貓眼用完了,才產生到崔家那個黑店去購買的念頭。要不是我及時發現,現在估計已經被崔家宰過了。
“那我就不管了,你找夫人要去。”我笑著把二女從背後搬過來。放腿上坐好,“往後不用和老四攀比,她就是帶了八十個貓眼也不頂用,你就素素的往她旁邊一站,啥仇都報了。”
“咯咯……”二女聽的高興,爬我肩膀上笑了起來,“其實老四也算是聰慧人,她是借了那個模樣裝傻。要不是二女處處小心,早被她算計多少回了,天生就是行商的好天分。”
我拍拍二女脊背,笑道:“那就和人家好好學學,往後還指望你給家裡金山銀山的朝回搬呢。”雖說兩家是親戚,合作起來比和外人親密些,但利益上的小糾紛難免出現。老丈人也是放任自家丫頭折騰,我這邊權利都下放給二女。倆姑娘都不是省油地燈,一山不容二虎嘛,不鉤心鬥角才怪。棋逢對手才有意思,當初讓二女挑了這個梁是沒辦法的辦法,還就選對人了。“蒸餾作坊就看好了。往後花露水的產量一起來,比現在還忙。”
“恩,”二女點點頭,“忙了就好。嘻嘻。”大眼睛轉了幾圈,想壞注意的樣子,“蒸酒的作坊妾身親自攥到手裡,將花露水作坊的小蒸酒爐子拆掉。從此,兩家分開算賬。這邊用酒得從蒸酒作坊進貨,保證花露水出貨的同時,要將蒸酒的價錢提到最高,這樣就將陳家地盈利壓到最低了。咱家兩頭拿錢,一點都不損失。陳家,可有可無,藥材上壓不了家裡的勢,咱又不是從他一家進貨。”二女在搞作坊的時候就提出原料供應上的注意事項,如果只從陳家一家拿藥材,時間一長,人家將供應給作坊的各種藥材總數算個比例出來。就和秘方的配比**不離十了。再稍微的用點心思,說不定弄的比正品還好。所以作坊成立後。一共拉了六家供應商,陳家拿了大頭而已。老四一直對這事耿耿於懷,常找穎抱怨,穎對妹子寵愛不假,但這個事地立場堅定,沒給老四任何機會。如今要按二女的想法,把蒸酒攥到手裡的話,陳家的利潤進一步被王家吞食,老四仍舊得和穎鬧上一陣,嘿嘿。
“有本事!就按你說的來。你拿事,不用找我商量。”還商量啥,二女腦子比我好用,有找笨蛋商量地理由嗎?一千來年的知識見識,聽起來有夠唬人,可也就那麼一會事,自欺欺人而已。要精明不如穎,要聰明不如二女,要悟性不如蘭陵,要模樣不如崔彰,要武功不如程初,要理想不如秦鈺,要啥沒啥。我就一樣好處,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多大本事,從來不許超過自身能力的願。客串個參謀可以,要領銜主演,那就是死路一條。“事先給夫人打個招呼,往後老四來潑煩的話,你倆也好一個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