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驚呼的是一名地質勘探人員,他正在勘測火衛一地表下的地質構造。
鍾成趕過去,從他的勘測裝置上的資料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在地表下方只有100多米的岩層,之下就是冰層了。
鍾成下令展開對火衛一的全面地質勘察,搞清楚火衛一的地面下究竟有多少水資源。
第二天,結果就出來了,火衛一是岩石與冰的混和體。
在火衛一的岩層中有大量的孔隙以及斷層,其中都是富含鹽分的水冰。
整個火衛一的質量有82%是冰,可以說是一顆冰星。
只是表層的冰已經在太陽輻射下蒸發了,只剩下了岩石層,這也讓人類誤以為它是一顆岩石星球。
其實天文學家早就對此有所懷疑,火衛一的平均密度只有1.872&n3,遠小於岩石行星的火星和地球。
火星平均密度為3.9335&n3,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5 &n3。
火衛一密度很低,有人據此認為它是中空的,甚至還有人相信它實際是一艘“火星人造飛船”。
但隨著摘星號登陸火衛一,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趙唯和葉文浩開始指揮工程人員在火衛一建立中轉站,搭建一個直徑為100米高度為30米的臨時性穹頂。
這個穹頂基地同樣有簡易的生態維持系統,可供30人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同時還可以在其中打井取冰,提煉純水和礦物質,用以補充摘星號的消耗。
而鍾成則和天體物理學家們一起開始研究登陸火星的方案。
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多樣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峽谷。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
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沙塵暴發生。
由於重力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與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著強烈的對比。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著與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環狀高地,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組成。
而兩者之間以明顯的斜坡分隔,南北邊界上出現幾千米的巨大高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