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從穀神星出發後,摘星號的速度大增,它又將一直在小行星帶中航行。
為了避免撞上小行星,胡波把摘星號駛離了黃道面,在黃道面之上或之下三萬公里的位置航行。
反正星際空間之中無所謂上下,說上說下都可以。
黃道面就是一個假想的平面。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太陽系內所有行星的運轉軌道大部分都在一個平面上,這個平面就是黃道面。
這是由於在宇宙空間中發揮作用的是萬有引力和離心力,太陽系中所有的星際物質在數十億年的演化中,在這兩種力量的塑造下,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兩小時後,摘星號的速度下降到每秒30公里左右,並圍繞伊卡洛斯旋轉,相對於它的表面靜止,距離只有1公里。
在星空中看到的小不點,這時顯露出它的真實面貌,依然是龐大無比。
巨大的摘星號就像是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站在健壯的成年人旁邊。
鍾成下令執行摘星計劃的第一步,讓伊卡洛斯安靜下來。
伊卡洛斯正在緩慢地進行自轉,摘星計劃要進行後續的步驟,就必須先讓它停止自轉。
方案早已經制訂好了,由人攜帶大型祝融電推,登陸伊卡洛斯,隨後把電推安裝在上面的撞擊坑中。
然後依靠祝融電推反向加速,減少伊卡洛斯的角速度。
在計劃中,48名紅星公司的工程人員分成兩班,輪流出外作業。
一班24人分成12個小組,一個小組兩人負責一臺祝融電推的安裝除錯。
在摘星計劃第一步中,總共將安裝120臺祝融電推,一次出艙一個小組只能攜帶一臺,所以每個人將輪流出去5次。
雖然所有人都已經熟悉了操作,但到了真刀真槍實幹的時候,都不由得緊張起來。
看到這種情況,鍾成決定他親自帶一個人先演示一次,楊希自告奮勇當他的助手。
對於鍾成親自出馬,胡波想反對,但被鍾成嚴厲的眼神制止了。
這種時候任何勸阻之詞反而會使大家更加緊張,也是對其他工程人員的不公平。
鍾成和楊希換上了工程機甲,進入了摘星號尾部機腹下方的減壓艙。
減壓艙的氣密門關閉,開始抽走空氣。
兩分鐘後,減壓艙通往外面的氣密門開啟,鍾成提起祝融電推,楊希則帶著一大捆線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