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凌晨零點。
付華全和劉真全都看向鍾成,鍾成點點頭,“開始吧!”
劉真全壓抑住心中的激動,從楊戩考評系統的主控介面上進入了人員考評介面。
在人員考評介面中選擇了批次處理模式,又勾選了所有基層以上管理人員,包含鍾成等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在內共有65878名之多。
劉真全點選了“綜合考評”之後,把手指放到了“開始”按鍵上,他的手指顫抖著遲遲沒有按下去。
鍾成理解他的複雜心情,伸過手去,幫他按下了“開始”按鍵。
楊戩考評系統開始進入綜合考評運算,螢幕上出現的進度條顯示需要2小時完成。
劉真全解釋了一下為什麼會這麼慢。
因為這是系統對人物建模後的第一次匯入資料匹配運算,相當於對這幾萬人的初始化過程,所以要慢一點,以後再匯入新資料就會快多了。
對管理人員的初始化完成後,系統跟著就要對所有員工的資料匹配,可能要一天多的時間。
看看時間還早,鍾成問起了這臺伺服器能夠容納的人數上限。
付華全說,他專門做出過評估,理論上只要再增加儲存裝置,構建幾百億人的檔案都沒問題。
並且可以同時對1億人進行綜合考評,只是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出結果。
但實際上,將來可能用不了這麼長時間,因為人越多重複性的東西就越多。
在鍾成的設想中,就算將來楊戩考評系統在人類社會中進行大規模應用,他也不希望將系統主程式開放出去讓其他人隨意使用。
他希望的模式是這臺伺服器做為唯一的楊戩考評系統主機,對所有被考評物件提供服務。
需要的單位或組織將資料發過來,系統得出考評結果後,將考評結果視授權等級發給使用單位。
普通授權單位最多就是發出對人員五個考評等級的結果,對人格品性的判定結果嚴格控制。
這是他想出來的防止楊戩考評系統被濫用的最好控制手段。
因為系統如果被濫用,將對人類社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但這樣的手段會不會長期有效,他也沒有十分的把握,因為他預測不了未來,更控制不了未來。
盡力而已!
時間在幾人的討論中很快過去。
凌晨2點10分。
系統首次進行的大規模綜合考評運算結束,對紅星公司幾萬名領導幹部的考評結果出來了。
付華全、劉真全、周虎三人都緊張起來。
因為考評結果中也包括了他們三個人的評定,如果他們被系統評定一個不合格,那……
雖然這個可能性很小,但事關自己,誰能真正放得開?
他們這時才體會到了為什麼那麼多領導幹部會反對推行楊戩考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