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時,金烏工程算是圓滿完成了。
9月21日。
鍾成參加了核聚變發電機製造公司的成立大會,程志東被任命為新公司的總經理,趙主任擔任了總工程師。
新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核聚變技術研發中心,繼續對燧皇核聚變反應堆進行後續研發工作。
目前新公司只生產製造這一種100萬千瓦的發動機組,造價約為24億,國內的銷售價格為30億,對外銷售價格暫定為40億。
今年就將實現營業收入9000多億,明年就將達到18000億以上,明年上半年就能收回3000多億的投資。
直接就能達到紅星重工集團總營業收入的20%以上,成為紅星重工集團內最大的分公司。
這就是一棵搖錢樹!
……
從外地回來後,趁著團隊正在與核聚變發電機製造公司進行技術資料交接的時間。
鍾成就在考慮團隊後續的研發課題。
由於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橫空出世,打亂了他原來的計劃。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就有重型轟炸機、戰鬥機器人、電動飛車這三個研發方向。
但都具有不確定性,國家還沒有最終表態。
他找到錢所長和羅主任,商量這個問題。
這一兩年來,所裡的兩位領導對他是越發的放手了。
其實以研發所外的職務來講,鍾成已經超過了他們,但他還是非常尊重他們的意見。
對於鍾成的問題,錢所長表示這些研發方向都不錯。
重型轟炸機、運輸機稍微改動一下就可以是大型民航客機,戰鬥機器人到智慧機器人也是一步之隔,電動飛車是未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目前電力問題已經解決的情況下,這三個研發方向都非常具有前途,對國家的發展也非常重要。
羅主任很乾脆,說沒什麼好選的,鍾成現在手下是兵強馬壯,完全可以一口氣吃下,三個專案一起上。
人手還不足的話,研發所的幾百號研發人員都可支援。
鍾成雖然吃了一驚,但還是心動了。
他現在已經不是以前那種散兵遊勇式的小打小鬧了。
手下有八個專業研發組,背後還有龐大的紅星重工為後盾,更不用說國家對他們的鼎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