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成所謂的求之不得,並沒有其他想法。
趙主任和葉文欣是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專家,有她們的幫忙可以大大加快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最佳化設計。
鍾成他們只是把現有的一些相關裝置簡單拼湊在一起。
除了離子發動機那部分,他們算是真正的專家。
其他如高能加速器、超托克馬克、仿星器、冷凝發電裝置等,他們還談不上專家。
而對於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最佳化設計,關係到鍾成要完成的建設方案的制訂。
雖然可以在建設過程中,甚至是以後的生產過程中持續改進。
但若一開始有一個較為成熟的設計方案,不至於帶來後續大的改變。
這種級別工程的一丁點改動涉及的資金都是以億來計算。
三天後,10月28日。
鍾成的方案還沒動筆,他就接到了葉院長的通知。
國家領導層連續三天開會討論,最終確定了以最快速度推動核聚變能源應用的決議。
會議決定就按照年產能600臺100萬千瓦核聚變發電機組進行專案建設規劃。
希望明年7月前有第一臺核聚變發電機組投入實用,明年年底有200臺核聚變發電機組安裝到沿海地區解決電力緊張問題。
為了保證最快速度完成華夏的能源換型計劃,將提前實施北山市軍工企業的重組合並計劃。
建設專案交給合併之後的紅星重工集團完成,建設資金不限,視工程具體實施情況而定。
這項工程被命名為“1028工程”,對外名稱為“金烏工程”。
“金烏工程?”
鍾成在腦海中聯想了一下,金烏指的是太陽的別名,也稱為“赤烏”,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之一。
在華夏古代神話裡,紅日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鴉,黑烏鴉蹲居在紅日中央周圍是金光閃爍的“紅光”,故稱“金烏”。
可控核聚變不就是“人造太陽”嗎,用“太陽”來為這個工程命名,也算是恰到好處了。
鍾成為國家這麼快作出決定感到震驚,可控核聚變發電全面替代火電、水電甚至是光電、風電,這是看似容易,其實很難決定的事情。
傳統能源產業涉及太多的從業人員,牽扯的利害關係非常複雜,五年內完成替換,需要國家處理的事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