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軍士見柴榮先去進招,震天價擂起鼓來。李彥紳站定在原地之上,但見柴榮身影迅捷,忽地晃到了自己側身一劍刺來。李彥紳大喝一聲,使個“橫掃千軍”繞自己半身橫掃過去。
他武功雖高,只因柴榮早就在虯髯客的洞穴中見過各門各派的武學,因此招式都在柴榮意料之中。柴榮當下將身子一旋,俯身從他畢燕朝天撾的鑌鐵拳頭下方躲過。
被柴榮躲過一擊之後,李彥紳又將雙臂在鐵桿上吃力一撐,再將畢燕朝天撾翻轉過來砸向柴榮下盤。
這一招柴榮也看得分明,按虯髯客之父記載,這一下當有近身破招和繞遠閃躲兩種應對方法,應當看自己武功紮實與否和對方的武功水平而選擇。
此時柴榮與飲雪樓排名第十六的李彥紳交戰,知他是一等一的高手,便先求穩重,將披風一翻躍起到一丈多的空中。諸將只見他身上明光鎧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耀,紛紛喝彩。
李彥紳未曾想到柴榮身著盔甲,猶能躍起一丈多高,當下一愣,又連忙變招用鐵桿尾部戳向空中的柴榮。柴榮使出鬼谷派的精妙劍法,身子凌空一蕩躲開鐵桿,又挺劍往李彥紳身上落去。
李彥紳眼前青光一閃,猛地逼近過來,急忙側身避過。柴榮青冥劍劍刃擦著李彥紳護心鏡過去,落在李彥紳身前,李彥紳趁機將兵刃鐵桿朝前一橫,撞向柴榮脖頸。
兩人方一接戰,就鬥得如火如荼、兇險萬分,眾軍都看得提心吊膽,鼓聲也在這時擂到了最為緊湊之處。
柴榮看準了時機,先是將青冥劍豎起格擋,“當”的一聲將劍身抵在鐵桿之上。柴榮又用手掌一端青冥劍柄,卻見青冥劍順著兩把兵刃相交處轉個圓圈,竟來到了李彥紳臂彎內側,與此同時柴榮向後撤開一步,失去了阻擋的李彥紳因慣性猛地撲向了身前,險些跌倒。
柴榮這一番招式精細無比,眾軍都看得迷迷惑惑。柴榮長長伸出手臂,青冥劍一翻往李彥紳腰腹削去,“嘶”一劍斬落了李彥紳腰間綁縛在甲冑之外的布巾抱肚。
李彥紳當下一驚,立馬使出個“千斤墜”站住,又忽地將畢燕朝天撾朝沙地裡重重一插,猛地揚起了大片沙塵。
柴榮正要乘勝追擊時,沙塵突如其來襲入雙眼和口鼻。李彥紳看準了柴榮陷入那一團沙塵當中,緊接著大喝一聲,使個“玉石俱焚”劈頭蓋臉往沙塵中砸去。
柴榮雖閉上雙目,猶然能聽見呼嘯而來的勁力。這兩年中,他亦曾修煉過一門“盲劍劍法”,他順著經脈將真氣匯聚於聽覺之間,將大鐵拳的距離、來向都聽了個清清楚楚。
他隨即腳下一動,將雲夢縹緲步運到極致,在畢燕朝天撾的鑌鐵拳頭距離自己只剩一尺多長時,忽地順著它砸去的方向疾奔。畢燕朝天撾稍顯笨重,始終貼在柴榮後心,不能砸中。
這沙土落下的兔起鶻落間,眾軍只見得一個鐵拳頭緊貼著柴榮背心從沙土中奔出。李彥紳見狀將鐵桿一翻,猛地將杆端鑌鐵拳頭裡握著的判官筆戳向柴榮脊背。
此時李沅湘心中一顫,在這一瞬間想道:“看來這一招他是躲不開了,只盼他背甲休要被判官筆戳穿。”
電光火石之間,眾軍只見在柴榮的脊背和鑌鐵拳頭判官筆之間,突然閃過了一道青光。那青光隨即顯形,眾軍方才看清,原來是柴榮在千鈞一髮之際,將一直拖在身後的青冥劍提了上來,堪堪將判官筆卡死。
柴榮更不等李彥紳變招,青冥劍仍卡著角度,自己手腕一翻從鐵桿之下鑽過。接著他又猛地一拉青冥劍,讓青冥劍順著鐵桿滑向李彥紳懷中。
青冥劍和鐵桿摩擦出點點火星,李彥紳雙手握緊鐵桿,小臂向前一橫要用護臂去擋長劍。長劍切在護臂之上,護臂“當”一聲斷成兩截,柴榮正要再砍李彥紳的胳膊,李彥紳忽地變作一手握著鐵桿,騰出另一隻手將腰間唐刀拔出,一刀劈向了柴榮面門。
柴榮身子向後一仰避過唐刀刀刃,又使出盲劍手法,辨明方位一劍順著李彥紳護臂而上,直刺向他披膊之下的手臂。李彥紳這一下終於閃躲不開,粗壯的大臂被猛地刺入,慘叫一聲鐵桿脫手。
這時他只剩了左手手中的唐刀,當即再一刀砍向柴榮脖頸。柴榮倏地拔出劍來,一轉身子閃開唐刀劈砍的同時,又一劍刺向李彥紳另一隻胳膊。
李彥紳更不閃躲,這邊肩膀一沉,用護肩披膊往柴榮劍尖上硬撞。與此同時他抬起右腿使個“將軍上馬”,朝柴榮劍柄後的胳膊上壓去,正是要用個同歸於盡的打法。
青冥劍銳不可當,一劍刺透了李彥紳肩上披膊。然而柴榮看著李彥紳一腿壓來,不敢再伸手刺去,當即收劍向李彥紳背身方向閃躲。
李彥紳一腳落空,則是趁勢轉個身讓開數步,要與柴榮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