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五代簫劍錄> 第二卷 秋水長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平天下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秋水長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平天下策 (1 / 2)

聶遠沐浴更衣之後在鏡中看見了自己的臉龐,覺得除了比以前更加瘦削,還儼然有了黑袍客那張刀削臉的味道,此外倒也沒什麼不同。他仍是那個臉色冰冷、沉默寡言的鬼谷派大弟子。

他整好衣冠剛一出來,葉長亭和萬紫茵已在院中等候,柴嫣也站在一旁。聶遠先向葉、萬師兄妹兩人拱手道:“葉少俠、萬姑娘。”

兩人也向聶遠問好幾聲,聶遠見柴嫣等得百無聊賴,便揀了些不要緊的事情講與他師兄妹,匆匆要打發他兩人離開。

聶遠當時失蹤得十分蹊蹺,一連串事情發生地太過巧合。此時葉、萬師兄妹雖然疑惑,但聶遠惜字如金,只說是自己犯了宵禁被巡夜禁軍拿住進了牢獄,其餘一句也不多說。師兄妹兩人問不出什麼結果,只好悻悻回去。

他二人走後,聶遠才將這幾日經歷的事情原原本本講給了柴嫣聽。連同花蝶、黑袍客、耶律依霜之事也一字不漏。

起先聶遠說起黑袍和耶律依霜那些繁雜之事時,柴嫣都聽得沒什麼興味,只在心裡暗道:“他還是那般愛多管閒事,不然也不會莫名其妙成了乞兒。”不過當初若不是聶遠在柴家莊多管閒事,自己或許已經命喪黃泉,想到此處,柴嫣心中又不禁微微一熱。

當他說到自己被花蝶算計,又被張將軍捉拿入獄身陷囹圄,脖子上險些被招呼了一刀時,柴嫣也聽得心跳不止、花容失色。柴嫣知道他走了十幾年江湖,生死本該看淡,但想到他離死亡曾就隔了那一刻鐘,她也不禁為之後怕不已。

此後聶遠一直說到柴榮將他救出,又說到她將花蝶送去客棧安置,柴嫣“咦”的鄙夷一聲道:“我哥哥見了漂亮姑娘,就想方設法和人家糾糾纏纏的,好不害臊……”

聶遠也不由得為之一笑,兩人正要再說時,忽然聽得一個聲音打斷柴嫣道:“我一進門便連打了兩個噴嚏,還道是氣候轉涼,原來又是阿嫣在說我壞話。”

來人正是柴榮,柴嫣朝他做個鬼臉道:“就是天氣轉涼,哥哥必是感冒了。”

柴榮置之一笑,之後又和聶遠、柴嫣說清了李筠助他救人始末。聶遠回想起當日李筠對他的救命之恩,他雖是無意相救,卻更顯彌足珍貴。聶遠暗暗將他記在了心中,以圖來日報答。

“阿嫣,我還有一事要與你說。”聶遠忽然對柴嫣說道,“離開潞州時,我們不是碰上了那個使鏈子槍的阿虎嗎?你那時同我說過你幼時的一個玩伴阿蝶……”

聽得聶遠說起此事,柴嫣驀地怔了片刻,又連忙問聶遠道:“我是與你說過此事,不過那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你怎麼突然說起這個?”

聶遠眼神飄忽,自己也搖擺不定地說道:“我總是有一種感覺,感覺秋水閣的花魁花蝶就是阿蝶。那晚我在秋水閣和她說起你的名字時,總覺得她似乎想起了什麼,其中或有隱情。”

“怎麼會……”柴嫣眉頭微皺,低頭呢喃,似乎是在覺得不可思議。

“你說什麼?”聶遠問柴嫣道。

柴嫣抬起頭道:“我……我說怎麼會這麼巧?”她向邊上踱了兩步,又對聶遠嘆氣道:“可即使她是阿蝶,也不會再是從前的阿蝶了,你差點死在她的手裡,不是麼?這樣的阿蝶,我還怎麼去把她當做我的姐姐一樣去懷念?”

聶遠也點點頭道:“我只希望她不是你的阿蝶才好。若是找不到真正的阿蝶,也至少為你留下關於她最純粹美好的回憶。”

柴嫣又看了看聶遠和柴榮,憂傷地對他兩人道:“這世間許多事本就強求不得,我儘管一萬個不願,但也知道失去了的東西就很難再拿回來……萬幸我總算沒將你們兩個也失去了。可這次來洛陽,我卻丟了柳姐姐,還丟了阿遠如膠似漆的情人……這幾日我真是既盼著你回來,又不敢面對你……你為我武功盡失,我口口聲聲說要做你的劍,但你失蹤時我卻什麼都做不了。”

聶遠輕輕執起柴嫣兩手道:“你千萬別再說這種話了,這都不是你的錯。我們有手有腳,最不濟哪怕走遍天下,總有將柳姑娘找到的一天。至於我的青霜劍,既然紫霄真人親口說要我去當初得到它的地方尋回它,我相信這或許便是真人給我的一個考驗。我若通不過這個考驗,原也就配不上這把劍,不如放棄了它。”

柴嫣突然將一隻手掙脫開,放在聶遠嘴前道:“你也千萬別再說這種話了。鬼爺爺同我說過,青霜劍就是為你而生,若你還配不上它,這劍不如鑄劍為犁,去送給何長老鋤地的好。”

這幾日柴榮和柴嫣都未能睡過安穩覺,唯獨聶遠在地牢裡反而沒事可做,一睡便是一天。此時事情暫了,柴榮和柴嫣心中大石放下一塊,都開始打起哈欠。聶遠勸他兩人各自去休息些時辰,自己去找了師父與他講這幾日遇見的離奇事情。

頡跌博一邊安坐調養內息,一邊聽聶遠與他講述。待到聶遠說到他和耶律依霜定下約定之事,頡跌博眉頭一皺,忽然打斷他道:“遠兒你這舉動為師著實看不懂,你說你與薩滿定下契丹五年不動兵的約定有何用處?一國之國運動輒以數十年計,你拖延他契丹五年不用兵南下,難道就能拖垮了契丹國不成?”

聶遠當即辯解道:“師父所言甚是,想要憑一個口頭約定讓雄心勃勃開疆拓土的契丹鐵騎停下腳步,徒兒深知萬萬不能。但徒兒有一言請師父靜聽:如今江東徐家代楊氏自立已是早晚,大元帥徐知誥的野心和謀略非楊氏可比,屆時必將掃除江東穩定政局、而後圖謀中原;且蜀中孟氏偏安已久,國家承平,亦有進取之心;又有南平國佔據荊州要地,控制中原王朝南下嚥喉。”

“你之所言,三歲孩童亦能看清,那又如何?”頡跌博問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