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周隨即趕到陣前,親自率領先鋒騎兵快馬向符彥卿軍營趕去。
高行周久歷行伍,最為擅長騎兵戰法,其父高思繼人稱“白馬銀槍”,與後梁大將“王鐵槍”王彥章並驅爭先,一時將遇良才,難分伯仲。
而高行周盡得家傳,年輕時一杆馬上銀槍無人能敵。他這五千精騎更是他的戰術核心。
遠遠到得易州軍營之前,早有一支騎軍相迎。高行周遠遠望去,卻看這隊騎軍旌旗飄揚,果然個個神采奕奕,兵勢雄武,好不威風!
高行周到得跟前,為首一員大將緩緩騎馬來迎,正是符彥卿。卻見符彥卿濃眉短鬚,威風凜凜,身高七尺開外,闊肩虎背,猿臂細腰,頭戴一頂炫目亮銀盔,身穿一身亮眼明光鎧,在烈日之下熠熠生輝。
除此之外,又有座下一匹捲毛赤兔馬,手中一柄三尖兩刃刀,背披一面西川百獸袍,果然是戰場宿將的派頭,讓高行周見了也不由得暗暗叫好。
見高行周到來,符彥卿催馬上前迎著,行軍禮道:“末將奉命北上逆擊賊兵,賊兵勢大,不敢造次,在此恭候高將軍多時。”
高行週年紀大符彥卿許多,當下也回軍禮道:“你我皆為朝廷效力,不分彼此。陛下有良將如此,何愁賊兵不破哉?”說罷兩人一起大笑。
符彥卿將高行周引到中軍帳中,兩人坐定,符彥卿問高行周道:“高將軍久歷軍陣,必有高見。如今叛軍結連契丹,敵眾我寡,不知高將軍有何見教?”
高行周略略撫須道:“依在下之意,本該待朝廷大軍會合之後合兵一路出戰,可如今尚有數萬大軍被圍,不得不出兵解圍。”
符彥卿點點頭道:“高將軍所言甚是,依末將愚見,既然敵眾我寡,高將軍不如與在下易州軍合兵一處。今日正午兩軍稍作歇息,之後晝夜行軍,擊潰賊兵包圍圈、救出張將軍後且戰且退,仍回到潞州堅守。”
高行周聽得符彥卿這條謀劃正合自己心意,便就同意下來,傳令諸軍埋鍋做飯,待到飽食過後,準備強行軍北上救援。
高行周和符彥卿兩人走在軍營之間,卻見軍容雄壯,飽食一頓的兵士紛紛秣兵歷馬,只待殺敵。又有軍中號角聲、鐵甲聲不絕於耳,著實是一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的鐵血場景。
兩人走在行伍之間,胸中自然豪氣沖霄,但心中卻也隱隱生出了一層擔憂。
“高將軍乃是將門世家,久居軍旅,末將著實佩服啊!”兩人正繞營行走間,符彥卿突然說道。
高行周見符彥卿似是話中有話,一笑道:“老夫不過是虛度幾十春秋罷了。如今天下大亂,你我身為武夫,自然要立下不世之功,定這萬里江山,若是苟活於世,豈能對得起一身武藝?”
符彥卿也笑道:“如今天下大亂,烽煙四起。昔年曹公曾與季漢先主有天下英雄之論,高將軍轉戰四方,必有高見,何不試言之?”
高行周唯恐符彥卿言語表面發問,實乃試探,小心翼翼道:“你我同為朝廷一方節度使,若說此話,恐有不忠之嫌。”
符彥卿又是一笑道:“高將軍勿憂,此乃符某酒後閒談耳,但說無妨。”
高行周見符彥卿不像加害於己,嘆口氣道:“老夫且不說天下英雄,單說當今中原朝廷,大敵當前排程不一,各軍指揮混亂,怕是命數已到。”
符彥卿輕輕拍拍高行周肩膀,壓低聲音道:“這正是符某要與高老兄說的。此次北上凶多吉少,你我能戰則戰,盡到臣子本分。至於成敗利鈍,非你我所能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