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五代簫劍錄> 第二卷 秋水長天 第七十七章 符第四,韓瞠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秋水長天 第七十七章 符第四,韓瞠眼 (1 / 3)

卻說七日之前,李從珂傳下聖旨,加封高行周為太原四面招撫使兼排陣使,急令高行周率潞州昭義軍主力北上,以解朝廷第一路北上平叛大軍張敬達部之圍。

高行周雖自知敵眾我寡,但一方面對於朝廷加急軍令不敢不從,另一方面潞州以北也盡皆落入敵手,孤城難守,主動出擊以挫敵銳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三國曹魏名將張遼守合肥時,孫權趁曹操西征,率十萬之眾御駕親征,兵臨城下。

合肥城中兵不過幾千,值此危難之際,副將樂進、李典皆雲堅守不出乃是上策。唯獨張遼力排眾議,堅持認為敵軍勢大,城中守軍軍心惶惶,唯有挫敵銳氣,方能守城。

之後便是張文遠八百勇士奇襲吳軍,打了孫權一個措手不及,落得個狼狽不堪。

經此一役之後,東吳軍果然士氣大減,十萬之眾圍攻合肥日久不下,只得退兵,張遼又伺機追擊,一戰威震逍遙津,揚名天下。

高行周將門世家,自然也對逍遙津大戰有所知曉,固守便未必見得一定是上策。

卻說他率兩萬步兵、五千精騎日夜兼程,一邊一路北上,一邊探聽訊息。

行軍剛過一天,潞州方向突然一名斥候快馬趕上來報,說契丹一小撮人馬後方作亂,已經被郭威處置。

高行周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有郭威坐鎮潞州,且朝廷大軍已距潞州不遠,哪怕契丹人有通天的本事,他也不信契丹人能繞過他昭義軍拿下潞州城。

高行周明白真正的敵人就在眼前,他這幾日神經緊繃,夜不能寐,一邊行軍,一邊隨時派斥候探查著敵情。

卻說這日上午,高行周正親自統率中軍行進,敏銳的戰爭嗅覺告訴他,他離自己的戰場已經不遠。

正行軍間,高行周突然見得一匹快馬賓士而來,那快馬氣喘吁吁,到得高行周面前,馬上斥候滾鞍下馬稟報道:“報將軍!前方二十里有一支大軍駐紮,乃是易州刺史旗號。”

高行周勒馬停住思考片刻,想起那易州刺史乃是出身將門的符彥卿,此人也是奇人,方入中年,已與高行周併為後唐良將。

符彥卿初年從軍之時尚且年輕,彼時深受後唐莊宗李存勖信賴,並委以重任。待到李存勖兄長李嗣源突發兵變,可謂是“一夫夜呼,亂者四應”,李存勖倉促間出兵迎敵,士氣渙散,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最終一代梟雄李存勖落得眾叛親離,身邊只剩十餘名死士相隨。他身邊這最後的忠義之士誓天斷髮,泣下沾襟,無不悲慟慷慨,發誓決死護得李存勖周全,以報皇恩。後人每每說起這段,無不為之唏噓。

年輕的符彥卿就是這十幾人中的一個,李存勖剩的孤家寡人之時,仍有他相隨左右,為李存勖血戰據敵,決死相搏,踐行了“士為知己者死”的誓言。

後李存勖死於流矢,符彥卿為李存勖痛哭一場,離開洛陽。在這叛主弒帝家常便飯的五代中,符彥卿已可謂忠義至極。

李存勖死後,符彥卿並未被埋沒,也未被秋後算賬,反而重又受到起用。彼時契丹人在北境虎視眈眈,大兵壓境,中原王朝諸將多有畏懼,符彥卿於嘉山大敗契丹,功勳卓著。

而後符彥卿以軍功屢升官位,更是被此時的後唐皇帝李從珂委以統領北境騎軍的大任。

因此當下高行周聽得符彥卿率軍北上,心下稍安,喚來傳令兵士道:“傳令三軍,加快腳程,儘快與易州軍合兵一處。”

兵士道聲:“遵命!”匆匆快馬去向四處傳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