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再管民政之事,所有民政之事全部歸內閣以及內閣首輔統一攝政管理,只有發生戰爭或者發生特大天災的時候,皇帝才會出面干預,其餘的情況下皇帝是很自由很輕鬆的,即便頻繁更換皇帝,對朝政大事也沒有任何影響。
因為大部分情況下皇帝並不管事。
教科書的這一段,你們只要把內閣首輔制的內容全部背下來就行了,主要考這部分,其他無關資訊基本不會考。
內容很好理解,我就不講了。”
粗略的講解了一下課本上的大概內容之後,蔣維和便立刻把課本推到了一邊,然後在座的學生們精神瞬間都振作了起來,因為他們知道重頭戲來了,接下來就是蔣老師講野史怪聞的時候了。
他能夠得到學生的歡迎,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歷史老師,顯然不可能光靠照本宣科,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會經常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一些趣味性很強的野史或者怪聞,吸引學生注意力。
“根據野史記載,姬鼎這個人相當的有趣,他非常的不喜歡上朝,小時候就一直在上朝的時候打瞌睡,跟你們這些傢伙不喜歡上課,上課打瞌睡一樣。
他年紀小的時候沒還沒啥,可是等他年紀大了,要親政了,問題就來了。
小皇帝上朝打瞌睡還能理解。
但成年皇帝再打瞌睡,那可就是昏君之相了,姬鼎自己也知道,所以他特別抗拒親政,甚至於還在私下希望他母親,也就是當時的攝政太后,多攝政幾十年,等他兒子到了年紀,能繼位了。
他禪讓,太后直接還政於他兒子。
至於結果嘛,當然沒談攏,因為當時的攝政太后也壓根不樂意攝政,攝政太后還政於姬鼎之後,除了逢年過節基本不回京城,一直在外巡遊就是證據。
正是因為被太后拒絕了,所以姬鼎便又絞盡腦汁的去想其他轍,然後,在後世最為出名的內閣首輔制就誕生了。
有說是太后啟發了姬鼎,也有說是姬鼎先有的想法,太后幫他完善了相應制度,但不管怎麼說,內閣首輔制的確是在他們母子兩人的手中誕生完善的。
幾年後,隨著內閣首輔制的徹底確定,在沒有大事的情況下,南周便不再開朝會了,大家都是去新成立的內閣處理政務,姬鼎也因此達成了他的目的。
不用再天不亮就起床去開朝會。
但是吧,人的野心是一步一步上漲的,你們一個個要是能從此之後不再上早讀課,是不是都會想著要是不上晚自習就好了,要是能直接放假就更好了!
姬鼎他也是這麼想的。
特別是在他母親還政於他,天南海北的到處逛,甚至還不斷郵寄各種當地特產,有趣的東西給他的時候,他的心就更野了,也想跟他母后一樣到處玩。
但是他是皇帝啊。
就算他把民政大權交給了首輔,他也不能隨隨便便離開京城,別說離開京城了,就是離開皇宮,那都十分困難。
所以他那聰明的小腦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