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坤把擴張的第一站放在H縣。
H縣與貴A縣是兄弟縣,貴安人對H縣也比較熟悉,能快速地組建起班底,易於開展先期的準備工作。
另一個,貴安與H縣相連,能有效組建第一條“防禦腰帶”,外來資本要想擊垮華坤,獨佔封陽下轄三縣的零售終端,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個代價之大,可能是對方無法預料的。
當然,或許在貴A縣內各個鄉鎮進行超市分店佈局,局面會更穩定,但陸坤卻不會一味求穩。
這個時候,在農村市場進行超市分店佈局,只有死路一條!
陸坤曾讓華坤超市的考察部人員下到各鄉鎮實地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十年之內,都不適合在鄉鎮一級地區開設超市分店。
這已經不單單是不掙錢的問題了,這是虧錢!
而且是長達十年以上的虧損期之後,才能實現收支平衡,而後慢慢盈利。
有十年的時間,做什麼不行,幹嘛要去跳那個火坑?!
為什麼會虧?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農村經濟的消費水平不高,另一個就是農村物流成本太高。
打工潮沒有出現之前,農村的消費水平是極低的,農民一般自產自銷,除了少數生活必需品,幾乎不進行其他任何消費。而農民最大的消費點,一個是農資,一個是子女教育。
這兩個點都不是陸坤可以摻和的。
農資供銷社專營可不是說著玩的,一旦越線,怕是會惹來一屁股麻煩。
教育消費也與陸坤沒什麼關係,大頭都是國家拿去,賣幾個作業本也賺不了幾個錢。
孩子們一年都不見得會買一塊橡皮,寫錯字了不是往本子上塗口水就是直接把錯字扣下來。
......
物流成本才是真的令人惱火。
鄉下都是些泥濘路,一旦下雨,貨車十天半個月都進不去鄉里。
即便是在縣上,這物流成本也是居高不下,都快佔到總成本的四分之一了。
一個縣裡也找不出多少個會開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