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魔法社團?”
一聽見“魔法”,聖.菲利普的心臟就呯呯呯的劇烈跳動起來了——魔鬼果然是有魔法的!
不知道自己是魔鬼的朱和墭看見聖.菲利普的神色有點古怪,還以為對方對“魔法社團”這個概念有點不大讚成,於是就笑著解釋道:“菲利普,朕聽聞羅剎沙皇彼得素來喜好魔法,還曾經想東來求法,只是被康熙汗所阻擋。如果能有一個以研究東西方魔法為掩護的團體去找上彼得,雙方一定會有共同語言的。如果能得到彼得的保護,共濟會在羅剎的事業就很容易成功了。”
關於彼得愛魔法的報告,全都是從朱魔鬼的乾兒子胤礽那裡得來的,當然是非常準確的。不過朱和墭一直不太明白的是,歷史好像沒有關於彼得一世酷愛魔法的記錄啊!他好好的怎麼就迷戀上魔法了?難道是被康熙帶壞掉了?這個康麻子還真是“毀人不倦”啊!
聖.菲利普也聽說過彼得愛魔法的事兒,當下也覺得朱大魔鬼的英明瞭。
英明神武的魔鬼朱和墭頓了頓,又接著往下說:“古老且神秘的事物總是容易吸引人的,這個共濟會的歷史就往馬可.波羅和忽必烈還有長春真人丘處機身上攀......另外,為了方便共濟會在羅剎國的活動,就不能只有中國人沒有洋人。好在如今也有不少洋人為我大明效力,廣州和澳門就有許多洋人,南京這邊也有不少洋人。郭師爺,你回頭把那些在南京的洋人都介紹給菲利普認識。”
“臣領旨。”把聖.菲利普領來的郭有德馬上起身接旨。
朱皇帝又對李光祖道:“李典客,你和菲利普是老相識了,不如就和他一塊兒創辦共濟會吧,你就當副總舵主。”
這當然也是一道聖旨,李光祖好好的商國典客少卿就糊里糊塗的給換成了共濟會副總舵主.......他當然是不大樂意的,但是君命難為啊,所以也只好硬著頭皮領了旨。
朱和墭知道他的心思,所以笑著對他說:“光祖,共濟會的事業是百年乃至數百年之計,比你在商國的典客少卿可要緊太多了......其實朕在新大陸所佈之局,也是著眼百年之後。商國在明,共濟會在暗,兩者一樣重要。而你不是商方的創業之人,現在卻可以成為共濟會的開創者,將來一定會有和周昌、策凌的地位!”
被朱大魔鬼一誘惑,本來還有點不大樂意的李光祖頓時大喜,向朱和墭保證道:“聖上放心,臣一定殫精竭慮,和菲利普總舵主一起為您辦好共濟會。”
“好!”朱和墭點了點頭,又對郭有德道,“有德,你和黃植生(鴻臚少卿)也在共濟會兼個差,和菲利普、李光祖一起商量一下共濟會的規章體制,再編一點洋人愛聽的故事。至於共濟會的經費......你們做個預算出來,由朕來出。”
安排好了籌建共濟會的事兒,今兒的這場臨時加出來的召見就算結束了——這可是加班啊,依著朱皇帝現在的工作日程安排,除了初一、十五的大朝日,他每天早上都是辰時四刻左右(早上八點)會準時抵達文華殿大樓或武英殿大樓上班。巳時四刻(早上十點)會在大樓中的會議室裡召開一個小型朝會,午時之前肯定會結束。然後批閱一下奏章,之後就會和某些大學士、翰林、議政官們一起共進午餐,邊吃邊聊。午飯後則是召見大臣、大學士、翰林、議政、外國或藩國使臣的時間。通常會在未時結束前(下午兩點多鐘)下班,有時候甚至會一直工作到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不過今天朱和墭卻是忙活大了,不僅加班到了酉時,而且還在召見結束後又在文華殿的餐廳設宴招待聖.菲利普。
朱皇帝和菲利普,還有作陪的郭有德、李光祖邊吃邊談,一直到了戊時二刻左右,才結束了賜宴。而當朱和墭騎著腳踏車回到後宮的時候,已經是戊時三刻,天都黑了......真是太努力了!
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整修,現在的南京紫禁城已經有了一點帝王之家的氣派,後宮的規模也起來了,不僅有了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這後三宮,還有了御花園和東六宮、西六宮。
不過這些個掛了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東六宮、西六宮之名的宮殿都不是傳統的木質結構的殿宇樓閣,而是一棟棟帶著院子的大型圍樓。它們的建築面積有大有小,但是結構都差不多,都是三層的樓房加上金色琉璃瓦的大屋頂,再加上花崗岩的貼面。花崗岩裡面也不是夯土,而是用磚頭抹了水泥壘砌的牆面。至於沉重的樑柱,則依舊使用了大根的木料。
其中乾清宮是朱和墭的寢宮,坤寧宮是皇后邱淑真的寢宮,大貴妃葉玉玲則是東六宮之首,和阿努、娜塔莉,還有幾個從綽羅斯家族、和碩特部、察哈爾部、雪域仲麥巴家族中選出來的選侍,一起居住在東六宮。皇貴妃貝嘉馨則是西六宮之首,和李溫姬、吳小菟、周玉冰、楊紫雲、蒼井真等人,以及一些從日本國和朝鮮省的名門望族之中,還有廣東葡人家族中選出的選侍,一起居住在西六宮。
現在這位朱大魔鬼的後宮規模,可真是越來越大了!
當然了,這並不是因為朱皇帝有多好色......都是為國為民,是和親啊!朱和墭的這些女人,其實只有大貴妃葉玉玲算是沒有一點雜念的好色,其餘的女人多多少少都有和親聯姻的成分。
而這幾年,因為收復了喀什、葉兒羌、于闐、青海、雪域高原等地,朱大魔鬼就不得不更加賣力的搞和親了!
之所以要那麼辛苦的和親,主要還是因為新大明人口少、人均(gdp)高的國情在那兒擺著!人口少,土地資源相對就多,而且朱皇帝又成功推動了均田制改革,同時又大力發展工商業,所以人均就高了。
現在大明鄉村是人均小地主,而城市工商業又因為勞動力供應不大充足,不得不在大量使用機器以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不斷提高工資——資本家們當然喜歡廉價勞動力了,不過太多太廉價的勞動力卻不利於推動工業化!
譬如歷史上英國工業革命初期的紡織工業就競爭不過印度的土布......剛剛出現的紡織機器怎麼比得上“人工智慧的人形機器”?而且後者還非常廉價且供應充足,能夠“卷”死早期的紡織機器!
如果不是英國人殖民了印度,可以用行政命令強迫印度的棉紡織產業鏈轉移到英國,工業革命能不能在英國搞成都不好說!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今大明的人口數量雖然不利於資本家們獲取廉價勞動力,但是卻有利於工業化。
另外,大明現在擁有絲綢、瓷器、棉布、玻璃、茶葉、鋼鐵、白糖、製藥這幾個擱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都能算頂天的產業鏈,還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足夠能支撐較高的工資水平和對機器裝置的投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明的工業化路線並不是依靠血汗工廠的英國式路線,而是類似歷史上的美國工業化路線——美國因為擁有一個天選之國,而且在19世紀還一度是世界上主要的黃金、白銀產地,所以這個國家的工業化並不是“卷”出來的。而是用廉價的資源和充足的資本(黃金、白銀)堆出來的!
不過人均太高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利於“開發西部”——大明的西部可不是美國西海岸,沒有海岸,也沒有加利福尼亞大金礦,而且還是黃教蒙古和天方教徒爭鬥的地方。那裡的人戰鬥力都很強,遠不是美國西部的那些印第安人能比的。
這樣的地方對於如今的大明漢族百姓而言,實在是沒有吸引力,誰會放著東部的好日子不過去西北?如果真想要發橫財,下南洋不香嗎?去商方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