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活埋大清朝> 第651章 沒有康熙皇帝了,但還有康熙大汗!(求月票,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1章 沒有康熙皇帝了,但還有康熙大汗!(求月票,求訂閱) (1 / 2)

歸化城,銀佛寺。

大朝會還在繼續,主持朝會旳依舊是康熙康麻子。

在宣佈了“罪己退位”,把皇位讓給了虛歲才六歲,啥都不懂,根本不可能親政的太子胤礽,並且給自己搞了個“攝政太上皇”的名頭之後,康熙就開始說起大清今後怎麼辦了!

“咱們的大清國雖然有點破了,丟了大半個中原,但是大清擁有的不僅是中原,還有東北的盛京將軍、寧古塔將軍轄地,還有西北的陝甘之地。另外,朕還是大蒙古的恩赫阿木古朗汗,也就是康熙汗!朕雖然不當康熙皇帝了,但是這個康熙汗,朕還是得當下去的。因為朕的蒙古大汗是庫裡臺大會選舉出來的,是雪域大喇嘛贈與的......”

康熙的語氣明顯加重了,他這是在提醒下面的人,他的蒙古大汗寶座是不能交出去的——他的蒙古大汗法統來源是庫裡臺大會和雪域教廷的神權,這就決定了他擁有的不是一個世襲汗位,而是一個“選汗”。所以他不能“選汗”傳給兒子,而且庫裡臺大會也不可能推選一個六歲的小孩子當大汗。

康熙又道:“而西北陝甘之地和東北的盛京、寧古塔之地間的聯絡,又必須透過漠南、漠北和東道蒙古加以維持。如果咱們失掉了蒙古的地盤,那麼大清國也就被分成了東西兩塊......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會被朱和墭各個擊破了!

所以我北清存亡的根本,就在於牢牢掌控蒙古!”

是牢牢掌控蒙古?還是......繼續擁護你這個大清太上皇兼蒙古大汗的康熙爺?

底下人的心裡都明鏡兒似的, 這個康熙皇帝嘴上說“罪己退位”,但實際卻利用自己的蒙古汗位和北清皇權牢牢捆綁在了一起。

現在是北清不能沒有蒙古, 而要控制蒙古又不能沒有康熙汗......所以北清的新八旗和魯勇就不得不支援康熙掌控蒙古。

這個“康熙——蒙古——北清”的連環套還真是挺高明的, 一環套一環, 牢牢地把新八旗、魯勇和康麻子捆綁在了一起。

康熙的目光在底下那群又露出恭順表情的大臣們臉上劃過,心裡面說不出的得意——這些人還不都是任憑自己拿捏得奴才?哪怕自己不是大清皇帝了拿捏他們也是小菜一碟!

不對, 也有不是小菜的!

擁兵六萬孔聖公就不是小菜,他還在哪兒春風滿面的坐著,好像在看康熙的笑話似的。

“聖公弟弟。”

孔聖公笑著起身, 衝康熙行了一個揖拜之禮,“太上皇有何吩咐?”

康熙笑道:“歸化城這邊畢竟不是久居之地......聖公覺得何處是我北清立足建都、休養生息的福地?”

這個問題問孔聖公還真是問著了。儒宗的幾個大佬,除了留守山東的黃植生,其他人都跟著孔聖公。在往歸化城撤退的途中,這些人就在商量何處可以建都——他們當時不確定康熙能生還, 所以已經在做儒宗掌控大清的準備了, 自然要考慮遷都的問題了。

“上策是遷興慶府, 中策是遷京兆府, 下策是遷往盛京。”孔聖公馬上就拿出了最符合儒宗利益的方案。

他說的興慶府就是寧夏府, 當年西夏定都在那裡的時候, 曾經用過興慶府的名稱。明朝的慶藩也封在那裡,所以興慶府城內有現成的王府可以使用。

興慶府周遭的農業比較發達,擁有寧夏、靈州兩大灌區, 素有塞上江南之稱, 所以興慶府的土地也足以養活二三十萬大清國族。

而且,興慶府還靠近河套草原, 附近有阿拉善、鄂爾多斯、察哈爾三部蒙古人的牧地,其中察哈爾蒙古人在布林尼跑路後再次變成了大清皇帝的直屬蒙古。所以定都興慶府也有利於大清朝廷控制一部分蒙古部落。

另外, 興慶府距離雪域、西域也比較近。現在控制雪域、西域的大喇嘛、和碩特蒙古、準格爾蒙古同大清朝廷的關係都很不錯。清廷如果定都興慶府也容易得到他們的支援。

最後, 定都興慶府的大清也比較容易向一個和吳周政權差不多的地方割據政權演變。如果哪天胤礽覺得自己無才無德, 不配君臨一方,而要讓位給孔聖公的話......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笑道:“聖公弟弟的想法和朕差不多啊......興慶府的確是大清朝廷的好去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