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清晨。
湖北,建陽水畔,十里鋪戰場。
一場這個時代最典型的主力會戰,即將在這處位於江漢大平原中心的開闊地帶上演了。
既然是最典型的主力會戰,當然是按照最典型的套路進行的。
交戰的雙方都是先立大營,然後再進行決戰——一場勢均力敵的堂堂之陣,很少會在一日之內決出勝負,打個十天半個月是很正常的,所以不立營寨是不行的。
而且吳三桂和卓布泰這種層次的宿將往往在決戰到來的時候都很謹慎,所以都會在可能的情況下把營寨扎得牢靠一些。
吳三桂並沒有把他在當陽前線的全軍都帶來十里鋪前線,他還在當陽縣城、香爐山和十里鋪附近的河溶鎮各擺了些兵馬,用來守護自己帶到前線的船隊和糧草。
另外,在之前的行軍和交戰中,吳三桂的手下也傷亡了一些,還有些人得了病,需要休養。
所以跟著吳三桂抵達十里鋪前線的吳家軍總共只有六萬出頭,這些人就在十里鋪北面,依著建陽水立了個很大的營盤。和清軍盤踞的十里鋪鎮子周圍相距大約十里。
而大清這邊實際指揮交戰的不是小麻子皇帝本人,要不然吳三桂還不得做夢笑醒?
小麻子皇帝到底是號稱“聖主”的人物,總還有幾把刷子......在原本的歷史上,他也是清朝最後一個正經御駕親征過的皇帝。打噶爾丹的時候,他曾經三次御駕親征!在他之後......如果咸豐北狩、兩宮西狩都不算御駕親征的話,那就沒有了。
能夠三徵噶爾丹的“聖主”,當然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
所以小麻子壓根就沒去十里鋪臨陣指揮,而是在建陽水北岸的建陽鎮駐紮了下來。納蘭明珠則領著包衣奴才軍的護軍營騎兵大約五千人護著這位“麻顏聖主”。
除去這五千人,現在集中到十里鋪前線的清軍還有約七萬人——康熙原計劃調集九萬大軍。但是直到十月十日天色放亮時,王輔臣的一萬綠旗兵還沒到達。
另外,康熙還在荊門州、虎牙關擺了幾千人,守著退往襄陽的後路。
所以算上康熙身邊的五千護軍,佈署十里鋪——建陽鎮一線的清軍總共只有七萬五千,扣掉康熙拿來自保的五千,餘下的都在卓布泰的指揮下。
卓布泰也和吳三桂一樣,先紮好硬寨,守住十里鋪鎮和架在建陽水上的浮橋和木橋(兩座橋),然後再和吳三桂決戰。
而雙方的交鋒,實際上從前一天,也就是雙方主力都忙著安營紮寨的十月九日的下午就開始了。
而首先進行交鋒的,是雙方的騎兵和小隊的擲錘兵。
騎兵和擲錘兵們交鋒所爭奪的是戰場的控制權!
相對於兩家的十幾萬軍隊,建陽水和漳水之間的十里鋪戰場還是相當開闊的,而且除了十里鋪、建陽橋、河溶鎮之外,也沒什麼可以屯駐軍隊,控制附近一大片戰場的要點。
而雙方的總兵力也就這麼點兒,真的在戰場上展開後,能佔住的地盤也有限。
餘下的戰場區域在誰手裡,或者說誰可以多控制一些餘下的區域,誰無疑就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就能遮住對手的各種偵察兵,不讓他們窺伺己方的陣營和後方,掩護己方主力展開,同時還能更多的掌握敵方的動向,對敵方的主力和後勤線進行騷擾。
在原本的戰場“規則”中,誰家的騎兵更多更強,那肯定能在會戰開始前的戰場爭奪中佔據極大的優勢。
這也是為什麼來自北方,擁有更多更強騎兵的方,總是可以在冷兵器時代壓著南方軍隊打,而少有例外的原因。
但是糖藥天雷錘(吳三桂給起的名)的出現,卻極大的改變了這套騎兵佔優“規則”......吳三桂在得到了充足的“糖藥”供應後,馬上就訓練了一批善於投擲天雷錘的“擲錘兵小隊”,就是類似於戚繼光鴛鴦陣的十二人小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