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賜隨口問道,然後讓人把他帶過來。
通譯在旁,赫爾德終於不是啞巴了:“尊敬的國王陛下,我只是被擠兌來此看熱鬧的。”
傳聞錫蘭王是明國的王室後裔,赫爾德就收起了對土著野人的傲慢,恭敬道。
“哈哈哈!”朱賜灑然一笑,不以為意:“你就站在一旁觀禮吧!”
孔廟落成,對於朱賜來說是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亞於覆滅賈夫納王國。
如今隨著各種贖買和政策,錫蘭的漢人不知不覺就突破了五千來人,隨著時間和金銀的灑去,每月都會有數百漢人至錫蘭。
為了以漢人為中心穩固統治,分發土地和房屋只是最基礎的,思想上的統一,則只能依靠儒家。
而孔廟就是其代表。
在這個蠻夷遍地的地方,也需要儒家來進行教化之道。
一番大禮後,朱賜只覺得頭昏眼花了,精疲力竭。
旋即,他召見這位荷蘭商人,詢問著錫蘭的利弊。
漢人只見得錫蘭蒸蒸日上,他卻心裡明白,旁觀者清的道理。
赫爾德看得也是頭昏,聽得詢問他直截了當道:“除了珍珠和象牙,我不知道錫蘭還有什麼賺錢的買賣。”
“印度的生意,實在比不了瓷器和絲綢賺錢。”
朱賜陷入了思考。
這也是錫蘭的結症所在。
無論是甘蔗,茶葉,瓷器,布匹等,錫蘭都只是萌芽,想要真切的發展起來,不知道還有多少年。
但每年的贖買漢人政策,已經導致國庫虧空,入不敷出,但又不得不為。
被幾十萬異族包圍,沒有漢人怎來安全感。
思量再三,朱賜問道:“你可知我錫蘭還有什麼可貨賣的?”
對於商賈之道,他能夠發掘珍珠,就已經算得上是竭盡全力了,再多就難了。
“這……”赫爾德為難道:“若不陛下多采礦,或許發掘什麼金礦銀礦什麼的。”
“哪有那麼容易。”朱賜搖頭。
“陛下,山中既然沒金銀,那木材多。”赫爾德忽然眼前一亮:“您本來就是明國人,錫蘭的大山中可有什麼名貴木材可售東方?”
既然無法把東西賣給歐洲,那麼將東西至大明,也是一條好路子。
“木材,木材!”朱賜沉思起來:“紅木,金絲檀木,黑檀、柚木和鐵木等,在大明都很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