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地處於雅魯藏布江河谷,早在矇昧時期就是人類定居點,後來的吐蕃王朝、臧巴汗國,和碩特汗國時期,都是中心城市。
雍王的王架,在這個萬物復甦的五月,再次抵達了拉薩城。
上一次他是天使,如今卻是路過。
他身後的隊伍,多達三千餘人,還有萬餘在康城暫歇,來適應高原環境。
而真正的目標,則是雍國,也就是昔日的尼泊爾。
國相治理數載,替他安穩了國勢,他現在需要去接替國相,真正的治理百姓。
而這一年,雍王才不過二十。
“風華正茂之年,卻要離開北京,去往窮鄉僻壤之藩,實在是難受啊!”
雍王騎在馬上,在康城的數個月已經讓他適應了高原氣候,除了臉色微紅外,並無二樣。
這三千人中,有兩千騎兵,一千步兵,基本都是康巴漢子,是隨他南下尼泊爾的主力軍。
留在康城才出發的,多是家眷,工匠等,身體孱弱自然就多歇歇!
“振衡,你說雍國如何?”雍王勒馬,遙望遠處的拉薩,以及城外密密麻麻的人群,忍不住有些心慌。
“殿下,據臣所知,雍國有民眾三百萬,僅僅是咸陽就有二十餘萬,雖比不上秦國,但卻略勝齊、衛、越,遼……”
回話的青年,年不過二十餘歲略長雍王數歲,方臉厚唇,他正是雍王的親密伴當,未來的御軍首腦,閆振衡。
而他的身份,自然不一般,乃是勇國公閆國超的庶四子,沒有爵位繼承的兒子。
如果按部就班,學文的話,他會去國子監就讀,頂個監生的身份去吏部銓選,地方佐貳官往上爬。
亦或者去演武堂,去軍中當官搏前途。
最次就是經商,搏取財富。
不過隨著就藩制度的沿襲,許多勳貴子弟不願意按部就班,而是選擇跟隨藩王之藩,從而獲得爵位和富貴。
唯一的憂慮就是吃苦。
閆振衡雖然庶子,但文不成武不就,多年的富貴生活讓他離不開國公府,只給他一個聰慧的大腦。
自然而然,他就走起了第四條路:
之藩。
與雍王結識併為好友,然後隨從之藩。
眾所周知,藩國的爵位是允許世襲不降的,雍王親口許諾,抵達國都咸陽後,立馬會冊封其為郡子。
想著父親臨行前對他的勉勵,甚至派遣十餘親兵作為他的家丁,閆振衡一時間頗有幾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