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城。
自從徹底摧毀滿清對貝加爾湖的統治後,以北海(貝加爾湖)為中心,朝廷設定了北海總督府。
雖然相較於漠北,福國,梁國更加靠北,但由於貝加爾湖遼闊的水域中和,夏季比附近低六度,而冬季則高十來度,具有海洋性效應。
也是如此,二十萬的布里亞特人聚居在此,被滿清征服後,又被大明徵服。
以北海城為中心,總督府設立大量的村鎮,規模控制在千人左右。
按照工作型別,基本分為三大類:
捕魚,種地,伐木。
寬闊且適宜的土地,種上了大量的黑麥,小麥,持續多年的開墾,讓耕地面積達到了百萬畝,相當於內地數個縣。
糧食的增多,使得北海成了糧倉,負責漠北,梁國,福國,起到了後勤保障作用。
不然等朝廷,黃花菜都涼了。
總督府中,夏完淳頗有幾分頭疼。
現年不過四十有五的他,作為紹武七年的狀元,此時已然躍居地方大吏。
一任之後,即可中樞任職,待過個幾年,內閣有望。
“十餘年了,怎麼才八萬人?”
夏完淳目視著眼前的布政使,話語中抑制不住的忿怒。
布政使明明年齡比他大,但卻顫抖了一下,強行壓制畏懼:“督憲,非下官無為,實在是無能為力。”
說著,花白的鬍子顫了顫,話語之中竟然冒了一些哭腔:
“北海五十萬眾,皆貪戀此地溫暖氣候,不願意北上,只有那些從草原北上的蒙古人,窮的叮噹響,才願意服從……”
“就這,也是耗費了大氣力才推行的!”
聞言,夏完淳眉頭一挑,倒是沒有駁斥。
隨著太平日久,草原人口滋生下,一些無地的牧民,或者家中幼子,次子,不得不來北海闖蕩。
北海也就成了收容地。
偏偏,草原上大木稀缺,而北海九成以上都是森林,伐木工作極多,許多牧民有力氣自然想去伐木。
畢竟僅僅是伐木業,造紙、木材,桌椅板凳等上繳賦稅,一年就超過了三萬塊,養活了數萬人。
故而,為了讓牧民們北上開拓,北海總督府不斷加碼,最終以以五百畝耕地,千畝林地的優厚條件招募。
但人的天性是貪慕溫暖的,願意北上的人很少,多留在北海生活。
“兆兄,非我壓你,實在是朝廷在壓我呀!”
夏完淳搖搖頭,讓後者坐下,一起品起了熱茶。
“梁國,福國建立多年,朝廷又在南洋設立的大量的藩國,輪序到了二十六皇子,霍王。”
“霍王已經十四了,接下來可是還有二十來位親王啊,內閣早就擬定在北方建立城國,最少二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