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好事連連。莢
拼音大成後,歷經十餘年,《前明史》也終於大功告成。
以總編撰趙舒為首的史官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總消耗超過兩百萬的代價,將這本兩百餘年的明史編撰完成。
自然,其一如既往地使用文言文,總字數突破了千萬,達到了一千八百萬字。
如果這在後世,不過是幾百兆的記憶體罷了,但在如今,卻是堆滿半個房間的書。
純手工抄寫,都是正統的館閣體。
看著一本本的書籍,朱誼汐感慨萬千:
在古代編個書真的是太難了。莢
年邁的前內閣首輔、酇國公趙舒,佝僂著站在一旁,臉上滿是欣慰。
原本斑白了兩鬢,此時鬚髮皆白,多年來的編書,幾乎是讓他身體虧損的厲害。
但精神上的愉悅,卻又讓他甘之若飴。
「陛下,《前明史》共三百六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八卷,列傳二百四十七卷,表十三卷。
記載了自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思宗崇禎十九年(公元1646年)二百七十八年的歷史。」
趙舒捋了捋鬍鬚,精神抖擻地述說著:「臣等秉承聖意,遵循真切之道,求真務實,對野史求真去假,並且去往各府縣查閱鄉志,筆記,碑文互相印證。」
「孤例不採,口傳不納——」莢
說白了,這本前明史,相較於其他史書,最大的不同就是採納了民間的野史。
包括不限於筆記,傳說,碑文,私史等,然後進行印證,求真去偽。
別誤會,這些野史基本上只是人物傳記部分,關於朝廷和皇帝的部分,自然是如實記載。
如,建文納入正統帝廟。
但同時,對其蠻橫削藩,不顧親親之德的行為,也進行了貶斥。
還有,明憲宗萬貴妃之事,其在前期墜落龍胎倒是真的,畢竟只要自己能生,就不允許其他人登上太子之位。
畢竟她比明憲宗大十七歲,憲宗登基時已經三十五歲了,其生下的皇長子薨後,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得不放棄迫害。莢
後宮子嗣立馬就充盈起來。
但一來,時間較短,皇次子在成化五年就生下,孝宗誕生在成化六年。
歷朝歷代這種事還少嗎?
二來,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憲宗預設的。
所以對於民間傳聞萬貴妃迫害孝宗,凌迫妃嬪子嗣,這倒是不得當真。
畢竟萬貴妃與憲宗恩愛,自己無法生子,又豈會讓憲宗絕嗣?